变革浪潮中的产业跌宕(2/3)
。”秘书小李走上前来,轻声说道。
沈浩然微微点头:“这是必然的趋势,传统模式在科技浪潮下很难生存。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市场瞬息万变,我们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
为了进一步提升星达的竞争力,沈浩然决定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更加前沿的生产技术。他亲自拜访了国内顶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邀请他们为星达的技术升级出谋划策。
“沈总,目前人工智能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你们可以考虑将深度学习算法融入到生产线的控制系统中。”一位人工智能专家建议道,“这样生产线就能实现自我优化和故障预测,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沈浩然眼前一亮:“这个想法很有价值,您能不能详细说说具体的实施方案?”
专家详细阐述了技术原理和实施路径,沈浩然认真聆听,不时提问。回到公司后,他立刻组织技术团队展开攻关,将专家的建议转化为实际的技术方案。
与此同时,中原省级城市的一些企业也开始行动起来。一家原本为富士通提供零部件配套的小型工厂,在得知富士通撤离后,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工厂老板王强心急如焚,四处寻找出路。
“咱们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王强在工厂的内部会议上对员工们说,“我打听到星达组装厂的技术很先进,我们去学习学习,看看能不能找到转型的办法。”
于是,王强带着几个技术骨干前往杭城,来到星达组装厂参观学习。在星达,他们被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深深震撼。“这就是未来的生产模式啊。”王强感慨道,“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星达的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分享了一些技术经验和管理理念。王强虚心求教,详细了解了自动化设备的引进、技术人员的培训等关键问题。
回到中原后,王强咬咬牙,决定投入大部分积蓄引进自动化设备。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招聘来的技术人员也难以迅速适应新的生产模式。
“大家别灰心,困难只是暂时的。”王强鼓励着员工们,“我们请星达的技术专家来指导,再给大家安排系统的培训,一定能挺过去。”
在王强的努力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