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苗疆(1/4)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后世伟人在长征路上所作的这首词,用来形容此时的萧部太平军,颇为应景。
松桃厅比凤凰厅小许多,本是凤凰厅的分支,更是苗疆腹地。
若说凤凰厅内尚有不少汉人,那松桃厅内,则是苗人占绝大多数。
公元1853年元旦,萧部太平军渡过松桃河,松桃城内清廷官吏弃城而逃,太平军入城休整。
太平军在松桃城内休整三日,期间汉、苗、瑶、侗等各族百姓前来投奔,拖家带口者竟达上万之众。
原来是太平军从凤凰城释放的苗、汉兵回乡后,详述太平军政策。
此地本就战乱不止、生存艰难,加之清廷苛捐杂税繁多,各族百姓生存艰难。
听闻太平军能让人吃饱饭,且处事公平、无歧视之举。
于是整村整寨的百姓前来投奔太平军入伙。
此时萧部已有既定策略,不再拒绝家属加入。
挑选两千精壮之士充实三旅,其余家属按男女分营,编入后勤团队,将后勤营扩充为团。
此番在松桃扩充后,萧部太平军一旅、二旅皆满员,人数达四千两百人。
唯有三旅稍逊,约三千六百人。
加上亲卫团、后勤团、攻城营,合计战兵人数达一万五千人。
再加上随军家属,总人数已有两三万。
萧部如今民族成分复杂,以汉、壮族居多,还有苗、瑶、侗等七八个民族。
萧云骧召集全体军官,规定军中通用语言为汉语官话,用人唯看做事,不论个人民族属性。
不分民族,有功必奖,有过必罚,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绝无偏私。
每班士兵每晚睡前,集中学习汉语官话与识字,以太平军各项军规军纪为教材。
还定期考核,未达标的班排,行军时要为后勤营背负物资,以示惩罚。
军中若有人以民族名义煽动闹事,一律严惩。
曾水源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