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1/2)
苏夏原本计划利用一个月时间赶到汉云州,但往西南的路果真如诗中所言‘猿猱欲度愁攀援’。
明明大山近在咫尺,但却得绕好几个弯,走上一两日才能抵达。
再加上她一路避让赤狼军,时常走上山林小道,赶路速度更慢。
部分小道铺设有青石板,有的地方则是泥泞山路,苏夏猜想这些小道应当是官府专为运盐开凿的山路,故而也鲜少有人走动。
有的窄路只能堪堪让马通行,她干脆卸下马车,路况好则骑马,路况差则牵着马走。
走小路有个好处,她不用担心遇见赤狼军,而且秋季刚过,许多成熟的果子挂在枝头,她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能寻到吃食。
有野核桃、野柿子、山药、葛根,有时还会捡到板栗,这些都可以让她饱餐一顿。
路边还有干枯的牧草,马儿在吃自助餐时,苏夏也拿着镰刀割牧草。
毕竟马吃得挺多,她没法节流,自然得努力开源,总不能坐吃山空。
她割牧草的速度极快,左手握着牧草,右手拿镰刀,割一把便放进空间。
最令苏夏惊讶的是,她竟然在一片空地里看到野生玉米,若是不仔细观察,她只会当它是牧草直接喂马。
不过眼前的野生玉米只有薏米一般大小,一粒一粒,呈麦穗状,而后世所吃的玉米是进化改良后的品种,与她眼前的野生玉米有着天壤之别。
网图。
野生玉米又称大刍草、类蜀黍,种子很小,籽粒有硬壳,不方便食用,而且分蘖多。
后世食用的玉米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后所得,吃起来香甜可口,而且植株分蘖少,只有一根直立的杆,玉米没有坚硬的外壳,而且比野生玉米大许多倍。
也正因为野生玉米壳硬不好消化,鸟类或者其他动物吃下后会将它们的种子排泄在野外,来年春季,这些种子就会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野玉米。
鸟是大自然的使者,也不知道它们是跨越多少江河湖海才将类蜀黍的种子带来这个犄角旮旯。
苏夏将周围的野生玉米全部割下,挑出一些种子撒在空地各处,等到了明年,这里又会长出一片野生玉米,长此以往,说不定还能自然突变进化成玉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