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官银(1/3)
明慧拿起来一个银锭子,旧秤是十六两一斤,五十两就是三斤多,上边盖着三个戳记,“这个是同治年的”齐二爷介绍,后边是哪个地方的库银,谁铸的,若是掺假,缺少份量都能找到责任人。“这个也有私铸吧?”明慧说。“有,最常见的就是老西儿的钱庄,别说银锭子,他们还有铸银西瓜的爱好,埋他们家的院子地下边。”齐二爷笑着说,“他们家的银锭子就都得秤,我这个绝不掺假,你要换找我就行。”
正说着春来带着铁牛和另一个学徒叫王有富的来送钱。铁牛推着个鸡公车,春来和王有富左右护持着,二千五百大洋也很重。春来凑上来悄声说:“有富家里是干这个的,我让他帮着看看这银锭子。”明慧点了点头向齐二爷的掌柜说:“您派人点点我的大洋。”齐二的掌柜带小伙计点算计数,王有富也上来一一查看了银锭子的成色,然后冲明慧点点头,和春来就帮手把一箱银锭子搬上鸡公车。
明慧叫了一辆黄包车跟着三人一同回到碧云轩,把两个贵宾室的财神前都堆了一座银山,给财神上了一柱香。明慧单独取了一个收起来,准备回到现代找人看看有没有什么文化增值。其他的银锭子都让葛掌柜收到地下室的银库。
“这个银山的彩头好,齐二爷也是好大手笔”葛掌柜说。这供财神用银山的也有,但多半是用锡纸包木头模型摆个样子,哪里用真的。
“王有富家里是干什么的?”明慧一边喝茶一边问春来。“他家里祖上是金银匠,以前专门铸金锭子,银锭子,这种银子到手一掂就是能看出真假来。这不民国了,都用大洋了,铸银的都改行了。”在大清的匠人是不能改行的,尤其是官铸匠人,不仅不能改行,子孙也不能改行,要世世代代干下去。
“有富来店里几年了?”明慧说。
“也快五年了。”春来说。
“我看就不要等了,提他当伙计,下个月按伙计的例发月钱。”明慧说。
“我替有富多谢小姐!”春来说。
这时候腊梅进来禀告:“聂连长电话。”明慧到了芍药厅拿起电话,聂柏峰告诉她韩青愿意到明慧这里干,还有就是明天让她再来一趟,帐篷的事上峰同意了,具体的要再商量商量。这个商量自然是要商量一下数量和价格,明慧心里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