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1/2)
陈一白呵呵一笑,打趣道:“王教授,如果我猜得不错,你看的应该是《鬼吹灯》吧?鲛人油制作长明灯,确实有这个说法。但把火烧的这么旺,还要持续燃烧几千年,恐怕就算是把鲛人灭族一千次,也不够用……”
鲛人油的燃点低,耐火性强,但也绝对不会强到这么离谱。
“陈先生,那你知道这是什么原理?”
严万雷求知欲极强的看着陈一白问道。
陈一白摇了摇头:“不能确定,只能大概猜一下,这火应该不是靠燃料烧起来的,可能是‘地火’……”
“我知道了,这山下面是煤炭层,因为满足了某种燃烧条件,所以就产生了自燃,我们国内南方地区就有类似的情况!”
王海川一听到‘地火’两个字,立马接过话详细解释道。
毕竟身为考古专家,又是考古队的总指挥,偶尔还是要刷一下存在感的。
陈一白点了点头,虽然不是百分百确定,但目前这个解释是最合理的。
龙楼宫阙上,每一尊炉鼎下应该就是一个‘地火口’,有可能是自然形成的,也有可能是用特殊的方式开凿出来的。
只要下面的煤炭层足够深,别说是三四千年了,就算是燃烧上万年,也都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陈一白猜想,康王墓之所以选址在这里,必然跟这里的特殊地理环境有着绝对的关系。
因为造墓看风水,这是从晋朝开始。
在晋朝之前,造墓选址最重要的是看地理。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信息点。
随着越往前走,空气中的温度就越高。
远远的往前看过去,空气在高温的炙烤下甚至都出现了扭曲。
刚才众人还冷的直有点发抖,这一会儿就开始热的满头大汗,感觉空气中的温度至少都有接近四十度。
这么高的温度,肯定不是单纯的因为龙楼宫阙上燃烧的火焰,而是来自于地表。
因为陈一白穿着运动鞋,感觉脚底都是热的,就像是踩在了火炕上。
在龙楼宫阙的正前方,连接着一个用开凿的巨石垒砌的方形广场。
更准确的来说,这应该是一个祭祀台,十几米宽的台阶分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