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曲终人散(3/3)
民文化和社会的典型区域。
50年代初,天桥地区主要是文化娱乐为主,饮食小吃及其他为辅,是一个极有特色的地方,各种民间艺人云集,游人如织,也是当时前往京城旅游必去的打卡之地,每天都有两三万人前往,节假日更是翻倍。
一辆人力三轮车来到了他们身边,车夫问道:“要坐车吗?”
从这个大杂院到天桥,距离稍微有点儿远,何雨柱立刻回应道:“坐。”
“您要去哪儿了?”
“天桥。”
“天桥二毛。”
“得嘞,走着。”
听到何雨柱答应,何雨水立刻就上了车,小孩子,真的都贪玩,这是已经迫不及待了。
对比末世求生,何雨柱更喜欢现在这样的日子,安稳、祥和、无忧无虑,心情放松。
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这些词语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是这里人流如织却是真的,人多,是何雨柱对天桥的第一印象。
“哥,咱们先去看杂耍吧。”
两人现在一点儿也不饿,自然要先观赏一下民间艺术。
“好。”
一圈人围着一个演出场子,不时的有喊好和掌声传出,两人挤入人群,哦,原来是有人在表演拉弓,只见这个艺人长得肩宽背厚,虎背熊腰,看着就有一把子力气。
“来,来,各位看客,今天我在这天桥撂地画锅卖艺,有没有谁愿意来试试?看能不能拉开我手中这张弓?”
所谓“撂地”,就是在地上画个圈儿,作为演出场子,行话叫“画锅”,锅是做饭用的,画了锅,代表着有了个场子,艺人就有碗饭吃了。
“我来。”
只见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壮汉,身高有一米八,虎背熊腰,看着就孔武有力。
壮汉信心十足的接过硬弓,扎好马步,深吸了一口气,肌肉暴起,手臂开始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