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1/3)
又到夜晚,父女俩在讨论买股票的事情,听到有悠扬的风琴声传来。
苏元正笑道:“看来台庄人的音乐细胞真是不错,会的乐器也多。”
苏渺好奇地走出房门,从走廊的窗户往音乐声飘来的地方看,然后惊讶的说:
“爸,快来看,是徐爷爷。”
只见老徐独自坐在河边的一盏路灯下演奏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但某些音符总是突然走调,像被什么哽住了喉咙。
一首曲毕又是一首,引得同楼层的另外几位旅客也出来看了。
第二天早上,父女俩下来退房时,值班的是另一位工作人员,她说今天徐小红上晚班,并指她的家告诉他们。
父女俩去向徐爷爷和徐小红告别,可是徐爷爷又去和老周下棋去了。
临走时苏渺说:“小红阿姨,徐爷爷的琴拉的真好听。”
徐小红正在煎鸡蛋,油锅里"滋啦"一响,她低声说道:
“我爸以前留过洋,在铁路局做工程师,后来下放劳改,回来后眼睛就不行了,但是曲子是忘不掉的,也就剩这点念想了……”
她拿起锅铲给鸡蛋翻了个面,但是火太大了,鸡蛋边缘焦黑,像被火燎过的乐谱。
“啊!对了,这是我爸给你的。他眼睛看不见,以为你还是个小孩儿呢。”
徐小红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只铁皮青蛙,背上的烤漆泛着翠色。
父女俩出来时走过徐家的书桌,苏渺看到桌上有本翻开的《铁路职工手册》,扉页上有褪色的钢笔字:徐志远,临枣段0372号。
而那只铁皮青蛙,之后收藏在苏渺的书柜里很多年,偶尔上紧发条,依然能蹦出带着运河潮气的弧度。
父女俩再次启程,苏渺将脸贴在车窗上,看着运河渐渐缩成细线,这座小城留给她的不仅是埙声与故事,还有那些被岁月揉碎又重组的人生片段。
今天的路走得很顺畅,中午十分就到了金陵。
九十年代初的金陵正涌动着变革的浪潮,梧桐树影斑驳地洒在城市道路上。
新街口的霓虹与夫子庙的灯笼交相辉映,国营商店与个体摊位比邻而居,空气中漂浮着桂花糖藕的甜香和工厂车间的机油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