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办户口(3/5)
“是关于倩倩的事儿,我想麻烦您帮忙给她登记一下户口。”李辰溪说道。
老支书一听,脸上露出一抹轻松的笑意。
他还以为是什么天大的难题呢,原来是这事儿,这对他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你是打算把她户口落在咱们村里?不过你可得想好了。”老支书提醒道,“如今这城里的户口可比农村户口强太多了。
城里户口意味着能吃商品粮,这可是咱们农村人梦寐以求的。”
从五十年代开始,为确保非农业人口的粮油供给,国家会按照家庭和个人情况,分配相应的粮油定额,由各地政府的粮食主管部门统一发放居民粮油供应证。
这些粮油证样式多样,有红色的、蓝色的,还有牛皮纸原色的,每本证上都印着所在城市“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的字样。
在那些年月里,粮油证本甚至比钱还要重要,引得无数农村人垂涎欲滴、梦寐以求。
一些农村姑娘,为了能吃上商品粮,甚至不惜嫁给城里的一些老弱病残。
对农村人而言,要想拿到那些红的、蓝的,又或是牛皮纸原色的粮油证本,无外乎通过“顶替父辈岗位、考学后被分配工作、参军并获得提拔、因伤残获工作安排,以及从赤脚干部转为国家正式干部”这几种方式 。
把倩倩的户口落在李家庄很容易,但要是以后想把户口转移到城里去,那可就得大费周章了。
“我已经想好了,她就跟我爷爷奶奶一个户口簿。”李辰溪语气坚定地说道。
早在1958年,我国就开始实行户口簿制度。
现在农村人之所以羡慕城里户口,无非是因为粮食等物资的分配问题。
但对于李辰溪来说,粮食等物资根本就不是事儿。
所以,倩倩的户口是放在城里还是农村,对他来说影响不大。
至于以后的教育问题,他自然会有办法解决。
“行,那我下午就帮她把户口的事情办好。”老支书痛快地答应道。
李辰溪想了想,又接着问道:“老支书,咱们村里的学校,有条件重新开办下去吗?”
“学校?”
老支书等人闻言一愣,脸上露出惊讶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