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李辰溪的计划(2/3)
用闲置的资源,那真的不能怪老天爷不眷顾自己了。
然而,无论是木薯还是魔芋,此刻都已错过了最佳的种植时节。在两广、海南等地,或许还能四季种植,但北方则完全不同,连人都难以承受冬日的严寒,更何况是作物。
因此,目前他们只能先着手于一些生长期较短的作物,比如蘑菇。老支书在一旁感慨道:“真是可惜啊,瓜菜终究不能当主食。”
确实,瓜菜可以多吃,但若作为主食,便会导致身体出现浮肿,甚至变得虚胖。李辰溪点头附和:“没错,这就是‘瓜菜代’的弊端。”
在过去粮食短缺的两年里,政府曾采取过“瓜菜代”的应急措施,让人们以瓜果蔬菜代替粮食,以副食代替主食。红薯、胡萝卜、白萝卜等高产作物,甚至玉米杆都被磨碎当作主食。这种做法在当时成为了一个流行的口号。
老支书回想起去年的情景,苦笑地说:“去年我们村里就有人因为吃这个得了浮肿,一开始我们还以为是吃胖了呢。”
李辰溪接过话茬:“所以啊,我们得想办法多弄点粮食,哪怕是粗粮也好。我看,后面那几座山是时候开发一下了。”
他所说的开发,并非深入深山老林,而是指李家庄外围的几座山。他计划采用一种放养式的种植方式,既不用特意开垦土地,也不用过多管理,到收成时直接去收割,能收多少是多少。这样种出来的粮食,除了供人食用,还可以用来养鸡鸭等家禽。
老支书听得十分认真,觉得这种做法确实有操作空间,而且也没有违反规定。虽然收成无法保障,可能会受到天气和动物侵扰的影响,但正如李辰溪所说:“蚊子腿再小也是肉,能收一点是一点。”
李辰溪还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到时候,我们甚至可以把山围起来养鸡,让它们自己在山上找食吃。”这样养出来的鸡虽然不肥,但胜在不用投入太多精力和成本。
这些新颖的理念不断地冲击着老支书的传统思维,让他觉得眼前一亮,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种子和鸡苗等物资。于是,李辰溪对老支书说:“支书,您找点人去把那座山包下来,今年就先用那座山试试水。我会想办法把鸡苗弄回来的。”
“至于那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