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太守徐揖(2/13)
揖的遭遇以及庞淯为他复仇的故事在当地流传,成为一种忠义精神的象征,对当地的社会风气和民众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不公时,要坚守正义和忠诚。
历史记载方面
为研究提供案例:徐揖的生平事迹为研究东汉末年的地方政治、社会状况以及人物关系等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和细节,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那个动荡时期的历史全貌。
庞淯是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以忠烈闻名,其生平事迹如下:
庞淯字子异,酒泉表氏人,初以凉州从事任破羌县长。
话说那武威太守张猛,竟突然造反,残忍地杀害了雍州刺史邯郸商。不仅如此,他还下达命令严禁任何人前往为邯郸商吊唁守灵。然而,这一暴行并没有吓倒正义之士。庞淯听闻此事后,毫不犹豫地抛弃官职,日夜兼程赶往武威。当他抵达邯郸商的丧所时,不禁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而此时的庞淯心中已然燃起复仇之火,他暗中藏起一把锋利的匕首,伺机袭杀张猛。但张猛得知庞淯此举乃是出于义愤之后,竟然心生敬佩,非但没有将他处死,反而放他离去。从此,庞淯因其忠肝义胆之名远扬四方。
后来,太守徐揖看中了庞淯的忠义和才能,请他担任主簿一职。可命运多舛,不久之后,郡内的黄昂发动叛乱,率领大军围攻城池。面对如此危急的局势,庞淯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担当。他毅然决然地抛下妻子儿女,趁着夜色翻越城墙突出重围,马不停蹄地奔向张掖、敦煌二郡请求援兵。
起初,这两郡对庞淯所言半信半疑,迟迟不肯发兵相助。眼见形势愈发紧迫,心急如焚的庞淯甚至准备拔剑自刎,以死明志。二郡长官被庞淯的高风亮节深深感动,最终决定出兵援救。只可惜,终究还是晚了一步,当援军赶到之时,郡城已经沦陷,徐揖也不幸遇难身亡。
尽管未能挽救太守性命,但庞淯并未就此放弃。他强忍悲痛,亲自收敛了徐揖的遗体,并护送回其本郡妥善安葬。此后,庞淯更是身着孝服,为徐揖守丧整整三年,以此表达自己对恩主的深厚情谊和无限哀思。
庞淯的事迹传到了曹操耳中,曹操对他大为赞赏,特地征召他为掾属。待到曹丕即位称帝,更是册封庞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