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偃王生平略记(12/14)
是,在诸如《国策》、《墨子》、《吕览》以及《新序》等等众多的古代典籍里面,却都不约而同地尊称偃王为康王;可是另一方面,在《荀子王霸篇》这部作品当中,竟然又称呼偃王为宋献。针对这种现象,杨倞专门作出了一番注释说道:当一个国家走向覆灭之后呀,那些忠臣义士们往往会根据自己内心对于君主的情感和评价,私底下各自去给已经逝去的君主拟定谥号,也正因为这样,才导致了不同典籍之间对偃王谥号的表述存在着差异和不一致的情况。”
从这一系列的记载来看呀,偃王既拥有康王这个谥号,同时还被称作宋献,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些所谓的谥号在当时那个时代可能并没有广泛传播开来并且被大家普遍认可与使用。恰恰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民间的普通老百姓在提及偃王的时候,甚至会把他的名号故意颠倒过来加以运用。这就好像我们在《庄子·列御寇》当中所看到的那样:“曹商接受了宋王的命令,肩负着重要使命前往秦国出使啦。”
《释文》:“司马云:偃王也”则王偃后人固亦称之偃王矣。谓其见灭,惟《淮南》楚庄王之时得之者?楚两庄王,一在春秋时,(考之《春秋传》及《楚世家》,庄王元年伐舒蓼,十三年众舒叛,楚灭舒蓼,疆之及滑汭[rui],盟吴、越而还,如是而已。《左氏传》备载庄王事,亦不似有所谓徐偃王,割地而朝者三十二国,而见灭于楚也。)一在战国时,顷襄王又称庄王。(参读《考辨》第一三一。)《六国表》宋灭当楚顷襄十二年,故《淮南》以为庄王也。宋亡于齐,其后楚得其淮北徐地。当时盛毁之者,拟之桀纣,盖出诸列国之君卿。而宋之小民,则口道仁义不能忘。凡今先秦书记宋偃之不道者,皆本列国史记。而宋以国亡无史,其仁义之设施,已不足自传于后世。惟野民小人之所称誉,谓徐偃王行仁义而亡国者,其流传失真,乃误以为春秋之徐,或乃以谓在楚文在时,或乃以为当周缪王之世。传者弗深考,乃不知其即宋王偃。古事流传,其漫迤流衍如此者多,不足怪也。
又按:荀子《非相》列举徐偃王、仲尼、周公、皋陶云云,似徐偃王年代最在后,则亦非周缪王及春秋楚文、庄时人矣。此篇列之圣贤之俦,而《王霸》篇又并称宋献、齐湣,此则时人对宋偃评量本不一致,《非相》亦不必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