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偃王生平略记(9/14)
军竟然仅用一天时间就抵达了徐国。就这样,楚文王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展开攻势,一举将徐国覆灭。徐偃王虽然心怀仁德,但却缺乏权谋之术,又不忍心与自己的子民相互争斗,所以才导致了最终的失败。无奈之下,他只得向北逃亡至彭城武原县东山脚下。令人感动的是,数以万计的老百姓自愿追随他一同迁徙至此,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段历史,便将这座山命名为徐山。
唐代大文豪韩愈精心撰写的《衢州徐偃王庙碑》,乃是基于前文提及的诸多珍贵史料而创作完成的。至此,我们已然清晰地了解到与徐偃王相关的那段充满神秘色彩且动人心弦的传奇故事。
据那部被《史记正义》所援引的《古史考》一书中明确记述道:“徐偃王所处之时代,恰与楚文王相同,然而其与周穆王之间却相隔甚远。要知道,每当天子出巡之时,皆会有强大的周朝护卫军紧紧相随。如此情形之下,又怎会出现天子于拯救动乱之际,独自一人展开漫长征途,并能做到一日千里这般令人难以置信之事呢?显而易见,此等说法实难契合真实状况啊!”
崔述在他的着作《丰镐考信录》当中同样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辨析。他指出:“在周穆王之前,有鲁国国君所作的《费誓》,其中提到‘前往征讨那些淮夷人,此时徐戎也一同兴起作乱’;而在周穆王之后,则有周宣王的《常武》,里面写道‘让徐国感到惊恐震动,于是徐国前来朝见称臣’。由此可见,徐本来就是一个好战的民族,他们与淮夷相互勾结,时常成为边境地区的祸患,时而反叛,时而归服,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因此,徐偃王不可能凭借施行仁义就能使诸侯们归顺服从,也并非因为周穆王的远游才开始叛乱。而且,楚文王即位时间是在周庄王的第八年,往上推算到共和初年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多年。从周穆王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至少已有三百多年,又怎么可能与他一起共同征伐徐国呢?”现今经过考察发现,说荆文王讨伐徐国的是韩非子,认为是楚庄王的则出自于《淮南子》,而声称是周缪王的记载见于《史记·秦本纪》。将《韩子》和《史记》混淆在一起谈论的,便是《后汉书·东夷传》了。关于缪王的事迹,没有被记载在《周纪》之中,而是出现在了《秦本纪》里。这其实是秦人自称他们的祖先造父,想要神化他的技艺,夸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