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大臣徐邈(2)(2/6)
理事务。他进一步解释道:“从古至今以来,那些一心想要成为别人身边左右耳目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心术不正的小人。他们往往先是凭借着一些微不足道的所谓忠心之举,逐步发展成了极大的不忠;也是先借助于一些看似微小的诚信表现,最后演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不可信任。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君子之道逐渐式微消亡,善良之人被迫遭受迫害甚至身死异处。之前史书当中所记载下来的种种案例,实在是值得我们深刻借鉴啊!””后来,徐邈因其卓越的才能和出众的表现得到了升迁,被任命为中书侍郎一职。这个职位可不简单,他需要专门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这一重要工作。当时,太子尚且年幼,但皇帝对这位幼子却极其宠爱有加。而东宫里配备的那些文武官员们,无一不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人才。其中,徐邈更是脱颖而出,被委以东宫前卫率的重任,并兼任着本郡的大中正一职,同时还肩负起传授太子经学知识的使命。
尽管身处东宫要职,徐邈依然坚持每天早出晚归地前往朝堂参与议政。他不仅能够精心修饰各类文诏,使其更臻完美;而且还善于查漏补缺,及时发现并纠正朝政中的不足之处。皇帝对于徐邈这种严谨缜密的行事风格赞赏有加。
待到晋安帝登基即位之后,徐邈再次获得晋升,出任骁骑将军。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公元 397 年(也就是隆安元年),徐邈不幸因病离世。在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留下了多部着作,包括《正五经音训》以及《谷梁传注》、《五经同异评》等等。此外,徐邈的长子名叫徐豁,也颇有出息,担任了太常博士和秘书郎等职务。
史籍记载
晋书 儒林列传
徐邈,东莞姑幕人也。祖澄之为州治中,属永嘉之乱,遂与乡人臧琨等率子弟并闾里士庶千余家,南渡江,家于京口。父藻,都水使者。邈姿性端雅,勤行励学,博涉多闻,以慎密自居。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虽不口传章句,然开释文义,标明指趣,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迁散骑常侍,犹处西省,前后十年,每被顾问,辄有献替,多所匡益,甚见宠待。帝宴集酣乐之后,好为手诏诗章以赐侍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