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大臣徐平(11/12)
他因其卓越战功被加封为阳都侯,同时兼任荆州牧与扬州牧之职,成为东吴朝堂之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新城兵败之殇
时间回溯到东吴建兴二年,也就是公元 253 年那个春意盎然的三月。彼时,东吴权臣诸葛恪雄心勃勃,一心想要兴兵北伐曹魏,以建立不世之功业。然而,这一决策却遭到了众多大臣的极力劝谏,但诸葛恪刚愎自用,完全不顾及众人之意,执意要出兵征讨。
于是乎,一场大规模的征兵行动在各州郡展开,多达二十万青壮被强征入伍。一时间,民间怨声载道,百姓们人心惶惶,骚动不安。而诸葛恪全然不顾这些,毅然率领着这支庞大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向淮南进发。
起初,吴军气势如虹,一路攻城略地。但当他们来到新城时,遭遇了顽强的抵抗。魏国将领张特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卓越的指挥才能,死死守住城池,令诸葛恪的大军久攻不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进入了胶着状态。炎炎夏日悄然降临,酷热难耐的天气让吴国士卒苦不堪言。更为糟糕的是,由于长时间作战,水源供应出现问题,导致饮水变得污浊不洁。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吴国士卒纷纷病倒,患病者竟然超过了半数之多!
就在此时,魏国看准时机,派出援兵前来解救新城之困。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诸葛恪纵使有万般不甘,也不得不于同年七月下令退兵。然而,撤退之路亦是充满艰辛与苦难。那些生病的士卒在艰难的行军途中不断倒下,最终命丧黄泉。整个军队士气萎靡不振,一片消沉景象。
此次新城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了大量兵力,更使得国内民心浮动、社会动荡不安。而诸葛恪本人也因为这次失败威望大减,其政治生涯从此走向下坡路……
话说那新城一役,诸葛恪大败而归,致使其民心尽失。然而,此人回到京城之后,不仅没有收敛锋芒,反而变本加厉地独揽朝政大权。他随心所欲地任免各级官员,对于那些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则毫不留情地加以斥责。更有甚者,他竟然擅自更换了宫中的守卫力量,安插自己的亲信之人担任要职。此外,诸葛恪野心勃勃,还筹谋着对魏国的青州和徐州发动进攻。
就在此时,同为东吴重臣的孙峻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