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大臣徐义(5/11)
俘获了南阳太守郑裔。随后,慕容垂马不停蹄地赶赴襄阳,与苻丕所部会师一处,进一步增强了前秦军队的实力。至此,襄阳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太元三年(即前秦建元十四年,公历 378 年)的寒冬腊月,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吹过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此时,一封弹劾奏章如同一道惊雷,划破了宫廷内原本宁静的氛围。这封由御史中丞李柔呈上的奏折,矛头直指苻丕及其麾下众人。
李柔在奏书中言辞激烈地指出,苻丕等人手握十万雄兵,气势汹汹地围攻那座小小的襄阳城。然而,日复一日过去,耗费的军资粮草不计其数,可战局却始终未见起色。他认为这种劳民伤财又毫无成果的行为实在令人难以容忍,强烈请求对苻丕等人进行问责审讯,以正军纪国法。
当这份奏折呈递到秦王苻坚面前时,这位威震天下的君主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苻丕等人此番出征的确耗费甚巨且未获成功,但念及出兵至今已有时日,如果就此轻易撤军,不仅会前功尽弃,更会有损秦军威名。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之后,苻坚决定暂时宽恕苻丕此次过错,给他一个戴罪立功、将功赎罪的机会。
于是,苻坚派遣黄门侍郎韦华携带象征皇权的旄节,火速赶往襄阳前线。韦华肩负着君王的重托和期望,一路上快马加鞭,不敢有丝毫耽搁。抵达目的地后,他面色凝重地向苻丕等人宣读了苻坚的斥责诏书。同时,苻坚还特意赐予苻丕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郑重告诫他:若至来年开春仍未能攻克襄阳,便要以此剑自裁,以谢天下!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和沉重的压力,苻丕不禁额头冒汗,心中暗暗发誓定要不辱使命,破敌制胜……
太元四年(前秦建元十五年,即公元 379 年)初春时节,寒意尚未褪去,正月里,一封诏书如同一道惊雷划破了宁静的天空。苻丕等人颤抖着双手打开诏书,目光扫过那一行行文字时,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恐慌。诏书中的旨意犹如泰山压卵般沉重,让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惶恐之余,苻丕迅速召集各路将领商议对策。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和权衡利弊之后,他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各股兵力务必齐心协力,一同向襄阳发起猛攻!一时间,战鼓雷鸣,旌旗飘扬,士兵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襄阳城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