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大臣徐佩之(6/8)
就够了”。傅亮回到京城,逼晋恭帝下诏把刘裕召回京。次年,傅亮经过和刘裕的密谋,入宫进逼晋恭帝举行禅让大典,把帝位让给了刘裕。
傅亮起草好禅让的诏书,逼晋恭帝填名盖上玺印。刘裕作了皇帝,仍然以宋为国号,历史上称南朝宋武帝。
宋武帝封傅亮为太子詹事、建成县公,诰命诏令都由傅亮一手包办,权倾朝野,无人能及。
他对刘宋王朝可谓忠心耿耿,这是众人皆知的事。但这一次,在江陵迎驾的过程中,他却倍感处境的尴尬,世路的艰难。
在踏上归京之路后,傅亮的心绪便如同那滔滔不绝的大江之水一般,汹涌澎湃且永不停息地翻腾着。随着行程的推进,当他们终于抵达浔阳之时,傅亮凝视着那个曾经见证过蔡廓辞别上岸的古老渡口,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犹记得那时,蔡廓临行前曾郑重其事地对他发出警告,那些话语犹如警钟长鸣,至今仍在他耳畔回荡。而此时此刻,由这声声告诫引发开来,傅亮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再次浮现出当年武帝临终之际的场景——太尉长沙王道怜、司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以及他本人一同跪在病榻之前,恭敬地接受先帝遗诏。
自那之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也开始在傅亮的记忆深处逐渐清晰起来。先是营阳王继位后的种种荒诞行径,以及其身旁那群小人的胡作非为;紧接着便是宜都王在江陵时满脸泪痕、悲痛欲绝的模样……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不断地在他眼前闪现,仿佛深深烙印在了他的灵魂之中,无论如何努力想要忘却,却始终挥之不去。
夜幕悄然降临,四周一片寂静,唯有傅亮独自一人置身于这空荡荡的房间内。微弱而摇曳不定的烛火轻轻跳动着,将他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之上,显得格外孤独与凄凉。在这片孤寂之中,傅亮提起笔来,蘸满墨汁,将自己多日以来内心深处的所有感受化为文字,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篇名为《慎演论》的文章,以此来宣泄那份深埋心底的无奈与无助之情。
他又作诗三首,其一有悔惧之意:
“知止道攸[you]贵,怀禄义所尤。四牡倦长路,君辔[pèi]可以收。”
浩渺无垠的船队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在波澜壮阔的长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