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汉代县丞徐平(2/3)
查户籍,徐平还需要统计每一块土地的收成情况。他会仔细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估算产量,并记录下来。这些数据对于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以及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整个垦田统计的过程中,徐平不仅要记录新开垦的土地面积,还要区分公田与私田、屯田与民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他会详细登记每一块土地的土壤肥力、灌溉条件以及种植作物的种类等信息。这些详细的数据将为政府的土地管理和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统计过程中,徐平面临着诸多挑战。居延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稀缺,屯田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部分农田因水渠年久失修,灌溉不足导致产量低下,而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垦田报告中如实反映。此外,边疆地区人口流动频繁,既有中原迁徙而来的屯田戍卒,也有本地的少数民族居民,统计户籍与田亩时容易出现隐田漏户的情况。徐平需要挨家挨户走访,核对人口与土地的对应关系,防止豪强大户瞒报土地、逃避赋税。
某次统计中,徐平发现一处偏远村落的垦田数据存在异常。按照上报数据,该村新开垦的土地数量远超往年,但实际走访时却发现农田里杂草丛生,明显缺乏耕作痕迹。经过深入调查,原来是当地里正与豪族勾结,虚报垦田数量以骗取官府的奖励与补贴。徐平立即上报县令,并配合县廷展开调查。他亲自审讯涉案人员,搜集证据,最终依法惩处了违法者,纠正了虚假数据。这次事件不仅维护了垦田统计的真实性,也震慑了当地的不良势力,保障了屯田政策的公平实施。
垦田报告完成后,徐平需将数据整理成册,逐级上报至张掖郡府。在文书撰写过程中,他必须遵循严格的格式规范,详细注明统计时间、范围、方法以及各项数据的来源。为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徐平会反复核对,甚至邀请当地德高望重的耆老与经验丰富的田官共同审核。这些报告最终会被呈送至中央政府,成为朝廷制定边疆政策、调配资源的重要依据。若数据出现差错,不仅会影响地方的财政拨款与物资分配,徐平本人也将面临“上计不实”的罪责。
除了垦田统计,徐平还需协助县令处理水利兴修、赋税征收等事务。在水利方面,他组织百姓修缮水渠,开挖新的灌溉渠道,将弱水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