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匈奴再来(1/5)
晨光漫过新砌的万民壁时,朱权的犀皮靴在青砖上踏出串水痕。
七十老妪王婆子捧着榆木托盘趋前,盘中粗陶碗盛着新熬的蛇羹,汤面浮着三粒孔雀石雕的燕形符。
\"殿下尝尝这驱寒汤。\"
她龟裂的指节摩挲碗沿豁口。
\"石大人当年征走的铜器,乡亲们熔了重铸箭簇,余下边角料刻了百枚燕符。\"
吕绮玲的断镯尖轻点汤面,翡翠裂面映出蛇肉纹理。
\"这蝮蛇取的是西墙根毒巢里的?\"
\"孙神医说以毒攻毒。\"
王婆子掀开托盘夹层,露出硝石粉绘的燕王旗纹样。
\"孩子们用毒结晶磨的颜料,比朱砂还艳三分。\"
白起错银刀鞘轻磕砖缝,震落新嵌的糯米灰浆碎屑。
\"这砌墙的手艺,倒像幽州匠作监的功夫。\"
\"是李铁匠带着流民们琢磨的。\"
守寡的刘娘子挎着柳条筐近前,筐里三百枚青冈木削的箭杆整整齐齐。
\"每块砖坯里掺了曼陀罗根灰,孙神医说能防蛇毒回渗。\"
朱权舀起勺蛇羹,木勺柄缠着赤褐色丝线——正是七日前从匈奴细作身上缴获的靛蓝染料重染而成。
汤液入喉刹那,砖缝里冬眠的蜈蚣突然躁动,百足划过的黏液痕竟拼出个残缺的\"权\"字。
\"禀殿下,东市集起了面百衲旗!\"
张昭铁胎弓弦上搭着支试箭,箭羽用妇人发丝编就。
箭簇内腔的硫磺粉里,混着碎米粒大小的孔雀石屑。
\"流民们拆了破袄烂衫,非要给戍边军缝面战旗。\"
吕绮玲腕间红绸忽紧,系着的朽木符裂开细纹,露出里面金丝楠木刻的微型城防图。
\"这针脚倒是\"
朱权行至东市口,三丈见方的粗麻旗铺在碾药石台上。
陈伯正用银针穿引各色布条,针脚走向竟与孙逸的解毒药方经络图暗合。
执针的童女阿巧仰头脆声道。
\"孙爷爷教的,说每针对应个穴位。\"
李旌新磨的墨锭在旗角书\"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