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高中11(2/7)
,她们没有怨言。现在学有所成,朋友那样的信任和支持,领导又那样的器重。万事开头难,资金,哪里能够凑到这么多钱。面临亲戚朋友的不理解,如何去应付。这些天一直在苦苦思索。有两个多月没见到老孙头了,也不知道他筹措的怎么样了。他这个人,很独立,就像当时在大学一样。恋爱的失意,并没有使他消沉,一步步干到学生会主席,再后来的副领导。正是他们的努力,才有了b市的今天。而教育事业呢,也是他们一直关注的问题,而老孙头呢,比我先行一步,弃官从教。这么多年,国立中学如雨后春笋,不断的发展壮大。
两个人整整筹措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资金总算到位。王玉,孙尚冬当时的心情很难形容。总之,是高兴,是开心。他们把以前厂子里剩的废木料做了课桌椅。木料不够,王玉把老屋拆了。做了课桌椅,又新购置了一些教学设备。老孙头,把一中,二中已经退休的老教授请来执教。也有几个热血青年参加进来。这样学校的一切基本就绪。就等着第一批学生的到来。此时的昱泉只有初中部,没有高中部。这个地方偏僻,招生宣传这一块肯定少不了。王玉带领着教师,挨家挨户的去做工作。那时候是七月底,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月。那时候呢,一些成绩好些的孩子,他们的家长还是希望把孩子送到好一点的学校。一些贫困家庭的子女,把孩子送来了昱泉中学。还有一些外地的孩子们,也来到了昱泉中学。对于一些贫困家庭的学子,成绩优异者,减免学费。
1984年9月1号这天,王玉相当的开心,昱泉中学终于开学了。开学典礼在操场上举行。领导和教育局的几个领导到会。市领导对昱泉中学给予了厚望。虽然当时的昱泉只有一百十一个学生,勉强够四个班,但总算是开学了。后来,随着就读学子的不断增多,班级不够,插班上课,教室轮流使用。1994年昱泉有了高中部。为了改善校园环境,新建了六层的主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食堂,实验室,音乐室也相继落成。李孟,2000年进入这所学校读书。2004年,李孟毕业,新的校区也建立了起来。在校师生一万余人。学校多次受到市教委,省教委的表彰。2008年的时候,和京都几所高校接轨。王玉校长和漂亮国取得联系,和漂亮国某高校接轨。到2008年为止,昱泉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