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花魁盛会(八)(1/5)
花魁大会第二轮共有三十二人竞演,赛事便放在了夜间。
这些日子,无疑是文化艺术界的饕餮盛宴。金陵城内贩夫走卒云集,秦淮河畔文人墨客齐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好一派歌舞升平、河清海晏的盛世光景。
秦淮河上一艘艘灯船渐次排开,丝竹声隐约可闻,舫舱间灯光摇曳处不乏放浪形骸的身影,令人遐思翩翩。
最热闹的自然是“寒烟阁”,数十步之外的夫子庙冷冷清清,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学宫里的学生自是不肯错过此等风雅盛事,哪里还静得下心读书写字?
东晋咸康三年,夫子庙始建,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
本朝景佑元年,孔庙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因祭奉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
十里秦淮水,波映花灯红。秦淮灯会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三国东吴时期的建业城最先出现在岁时节庆、欢乐喜庆等重要场合张灯结彩的现象。如前方将士凯旋而归,朝野官民都会聚集在都城内外,用香花灯烛营造气氛,迎接他们的归来或劳军犒师。
早在南朝伊始,国都建康城就曾举办过元宵灯会。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张灯结彩的景况,开始从深宫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大众,“灯火满市井”的场景颇为壮观。对此,梁简文帝萧纲、陈后主等都曾用生动的诗歌,描绘了南朝利用灯彩来增添节日气氛的社会风尚。
隋以来元宵节张灯结彩的习俗开始正式形成,元宵佳节张灯、观灯等活动开始蔚然成风,唐朝魏征的《隋书》中对金陵城张灯结彩的习俗有了详细描述。
唐代开始元宵节灯会正式成为民间习俗,其规模也得到迅速发展。张灯时间由元宵一夜扩充到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三夜,并取消这期间的宵禁。
到了本朝,元宵节张灯时间从正月十四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八,累计五夜。
今年适逢花魁大会的举办,金陵城从初五日便开始悬挂花灯,到了十四日灯会正式开始,整座城便成了灯的海洋,各种各样的花灯挂满了大街小巷,人置身其中,恍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