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花魁盛会(十三)(1/4)
舞台蓦然间黯了下来,隐约可见有人在有条不紊的来回布置着什么。
约莫一刻钟后,叫卖声、嘻笑声、锣鼓声、杂耍声……各种各样的声音此起彼伏,高低交杂,营造出一副喧闹的市集氛围;灯光慢慢的亮了起来,但并不明亮,昏黄不定,犹若烛火摇曳;舞台上多了数十个往来走动的行人,从装束上看,有贩夫走卒,有士子文人,有大腹便便的商贾富翁,有气度雍容的雅客绅士,男女老少皆有,高矮胖瘦咸集……这些人或驻足停顿指指点点,或交头接耳私语言笑,更有那狮灯踩着鼓点顾盼生姿,引得孩童跺脚称奇、笑逐颜开……
咦,这是要闹哪样?乐舞么?
观者面面相觑,轻声问询友伴,有那博学强识者不确定的说,或是乐舞吧,可未见台上有舞者,倒是……新奇……
很显然,在后世,这是舞台剧,或者说是话剧,但此时却是未曾问世的。
中国的舞蹈史在可以提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中,还尚未见到有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但是,本身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着名的《大舞》(中国第一部大型有情节性的歌舞。)就是综合了舞、乐、诗等艺术形式,表现武王灭商这样一个历史事件情节的大型歌舞。
此后,又出现了《九歌》(着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所作的祭神乐歌),具有更强烈的舞剧因素,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后世所共识的严格意义的舞剧。
这,当然是王棣的手笔。
他于花魁大会原本只是局外人,乐在其中罢了。古时的娱乐盛事嘛,与后世层出不穷的选秀节目相比,殊途同归,因宣传力度所限,只局限在某一区域。但,在这娱乐消遣匮乏的时空,也算是全民参与了,至少在一府之地如是。
但随着赛事的进行,他也被“裹挟”其中,或主动或被动。
押注关扑,算是主动参与,在他的“鼓动怂恿”之下,家人多有投注,便是宗沐也云淡风轻的押了三两银子,这可是他的全部身家。林林总总加起来,他们拢共押了近斤两银子买聂胜琼最终夺魁;
被动的是,王棣与聂胜琼“撮合”到了一起。才子佳人的戏码向来是为人津津乐道且喜闻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