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最耀眼的星(3/5)
廷军政的重中之重。
对啊,请朝廷降度牒若干,何愁治湖之资?这真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了,苏轼兴奋地来回踱着步,口中念念有词:“某这就上折子,就叫《杭州乞降度牒开西湖状》。如此一来,万事俱备,东风也至,大事可期也。”
念叨几句,他哈哈大笑,手指王棣:“三郎大才,只恨非吾家千里驹也。”
王棣自是不肯居功,少不了说上一番谦逊言语。
实在是,心里虚呢。
前世他有仔细查阅苏轼治理西湖的种种措施,是真的为之折服。且不管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有多少……幕僚,至少这是极其成功的团队啊。
简而言之,穿越客某某,只不过是说了既定事实。
呃,抢戏了。更似当着作者的面抄袭原创作品。毕竟知廉耻,颇不自然。
苏轼等人却以为这是王棣的谦逊,这少年啊,满腹才华,却不骄傲狂妄,很好,真是“生子当如王三郎”。
老实说,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郎能有这等见解,所谓的问题让他一通话迎刃而解,实在是够妖孽的。不过,苏轼了解他。西山小神童,王家宝树,诸如此类的赞誉可非空穴来风,是真真正正的出类拔萃。小小年纪能写一手老到的文章倒也罢了,言谈举止间透露出的是远超同龄人的心智。这样的人才放在哪里都能脱颖而出,所谓处囊之锥是也。
解决了日思夜虑的大麻烦,屋子里的气氛轻快了许多。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苏轼如卸重负,话题也轻松了许多,笑着对李格非说:“文叔,你刻意于词章,听听这段写的如何?”
李格非笑答:“朴实自然,占一‘趣’字。”
苏轼指指王棣:“呶,就是这小子手笔了……前几年某收得此子一份礼物,乃是一枚核雕,方寸之间刻了一舟、五人、八窗,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技艺且不论高低精劣,很是花费了一番心思。是某收到的最别出心裁的礼物,乃装匣珍藏。另有一篇《核舟记》,写的趣味横生,文字挥洒自如,读之如唇齿生津。”
他笑着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