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忆往昔(3/4)
门……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注2)
此词用门字韵,是写给他所眷恋的某歌妓的,情意悱恻而寄托深远,杰作也。
某日,西湖边上有人闲唱这首《满庭芳》,偶然唱错了一个韵,把“画角声断谯门”误唱成“画角声断斜阳”。刚好琴操听到了,说:你唱错了,是“谯门”,不是“斜阳”。此人戏曰:“你能改韵吗?”琴操当即将这首词改成阳字韵,成了面貌一新的词:“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伤心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秦观笑叹:“此词经这琴操一改,换了不少文字,但仍能保持原词的意境、风格,丝毫无损原词的艺术成就,若非大手笔,岂能为也!”
周美成捋须而笑:“真乃巾帼不让须眉,女中亦多才子。”
能让秦、周二人交口称赞之人,自非等闲之辈,王棣遂记下了“琴操”这个名字。但聂胜琼却与琴操颇有渊源,倒真是出乎意料。不过也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身负才学之人所交者自非胸无点墨之辈。
说起来,琴操之于杭州犹如聂胜琼之于金陵,皆为当地最受追捧的名ji,趋之若鹜者如过江之鲫,不可枚数。
在金陵,清倌人聂胜琼所识多青年才俊,如李之问、王棣者。琴操在杭州冰清玉洁,卖艺不卖身,红极一时,便与苏轼亦有往来。
据传,琴操颇通佛书,解言辞。某日,苏轼游西湖,所坐船只与他船相撞,幸无大碍。另一舟上游客便是琴操,她得知对方便是新任太守、鼎鼎大名的苏轼,即为东坡抚琴一首,同游者、东坡的好友佛印称为“百年难得一闻”。
又某日,苏轼邀琴操再游西湖,戏谓琴操曰:“我作长老,汝试参禅。”琴操敬诺。子瞻问曰:“何谓湖中景?”对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何谓景中人?”对曰:“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何谓人中意?”对曰:“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如此,究竟何如?”子瞻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这是东坡居士想劝说琴操从良,却不想好心办了坏事,好似一语惊醒了梦中人。
琴操这般言说:“谢学士,醒黄梁,世事升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