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剑气近(1/4)
水灾第三日,洪水开始慢慢退去。低洼处积水仍深,地势稍高处已无积水。
城外土石夯筑的道路惨不忍睹,被洪水冲垮成面目全非,坑坑洼洼的莫说车马通行,便是行人也需小心翼翼以防摔倒扭伤。有那洪水退去的路段则是被堆了厚厚一层淤泥,发出阵阵呛鼻难闻的腥臭味。官府的所有人手都被派出抢险救人,一时半会也组织不出人力清淤。
城内条石铺垫的官道还好,道路两侧的民居和商户在清理打扫自家的房子时,大多会顺手清洗门口的街面。
杭州城往日的繁荣喧嚣被摁了暂停键,人们机械地清理着积水、杂物,偶尔和街坊闷声说一两句话,望望天空久违了的太阳,嘴里嘟囔一声,这贼老天啊,给不给人活路?
杭州州署衙门便在凤凰山麓西湖畔,湖水泛滥,州衙首当其冲,这时可以满目疮痍、一片狼藉形容。
衙门口一个衙役有气无力的清理着淤泥,抬头见王棣走过来,前几日见过这少年跟着太守来过,恭恭敬敬的招呼着。
王棣随口问了两句,估摸着对方并不知晓苏轼出事,显然保密工作做的不错。
他来过太守衙门,对这里的布置格局算是有所了解。
衙署大门西侧建有申明亭。凡民间婚姻、田产、地基、斗殴等纠纷,须先在申明亭调解,少数经调解无效者,可拟状击鼓,由太守升堂审理,判决。
衙署的第二道门叫“仪门”,顾名思义即“礼仪之门”。仪门通常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主官上任,恭迎上宾,或者有重大庆典活动时才可以打开,以示隆重。仪门两侧有东西两个角门,按封建礼制,东为上首,故东角门称为“人门”,也叫“喜门”,供主官平常出入;西角门则称为“鬼门”,也叫“绝门”,通常也是关闭不开,只有在提审人犯,押解死囚赴刑才开,且死囚必须走鬼门。
仪门是衙署中最为高大雄伟的一座门,立于两层三级台阶之上,青墙灰瓦,乌梁朱门,上有黄铜大钉,足以显示其威严庄重之仪。由于官府均为红漆大门,于是“朱门”便成为官府的代名词。
往里便是大堂,大堂上书“亲民堂”,坐北朝南,高耸威严,在建筑上是衙署中最为宏伟的,在职能上也是最为重要的,全州各县所有的大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