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踏歌行(3/4)
恶之徒,只求温饱而已。苏轼的“荡寇”并不是要赶尽杀绝,而是诉求“化寇为良”,哪至于拉了这么深的仇恨?真正的贼寇横行还得有个十几二十年。虽然,因为蝴蝶效应,某些事提前或延后了,但据目前所知,方十三仍未成大势……
呃,好吧,其实王棣便是怀疑方十三,虽然他并非李格非所言之“贼寇”。
可是,他无法指证方腊方十三会在杭州起事,也不好拿摩尼教欲“推选”苏小妹为“圣女”一事刺激刚脱离生命危险的苏轼,只能是含糊其辞地提及摩尼教,说此教所谋甚大,自入中原来每每蛊惑人心甚至挑引民怨,藉以混水摸鱼寻求影响力(利益)最大化。这样的教派,需要打压,就算是未雨绸缪,也要摁住不让其出头。
嗯,这便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李、高二人口中没说什么,却是未往心里去的。摩尼教嘛,自唐末以来在中国是兴不起风浪了,倒是听说在福建有些影响力,但也仅此而已了。王三郎,可真会想。
依着医嘱需卧床静养百日的苏轼眉心紧蹙,既因腿伤之痛,更是心急如焚。抗洪救灾的紧要关口,他这个杭州主官却卧床不起……哎,瞒是瞒不住的,得即刻奏告朝中。
他慢慢的吩咐了两件事,重中之重自是救灾事宜,其次方是追查凶案。
不过,他是部分采信了王棣建言的——北城遇险与洪灾有某种关联。至于摩尼教……顺带着查查也好,防患于未然吧。
想想,自己还真是命运多舛。当年在徐州便遇到洪水围城,军民奋战四十余日方告功成。此次杭州水患,竟是大意了,以为多日奔忙已将预防之事做到了极致,却还是防不胜防,人难胜天啊。
他绝非自怨自艾之人,奈何遭受重创,实在也是有心无力了。
也罢,救灾一事交与张通判主导,高二可辅之。文叔书生意气,长于治学编书,实务……实是有所欠缺的,可帮着统计归纳各方情况加以汇总。至于王三郎,听其言观其行,是敏于谋划分解的,高二亦不如他,便让其参与其中,藉此磨练一番,以慰半山先生在天之灵吧。
勉强耗费精力作了决定,令人请来本州通判、推判官、提辖等商讨救灾事宜。
说是“商讨”,其实是苏太守的“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