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西湖路(2/5)
并无偏见,所谓“士农工商”的排名在后世并不成立,商人,尤其是进入新世纪的成功商人,原本就是智商超群的“士子”出身。“下海”,也曾卷起风潮。事实上,由于商人地位的日益提升,反倒是引发了大面积的“红眼病”,所谓“仇富”是也。
但杭州城这些粮商的做法显然是不智的,发国难财固然能牟取暴利,但更搞臭了名声。若能反其道而行之,便是人人称颂的“义商”了。不过,时代局限性使然,反正无商不奸,大概也就破罐子破摔了。
只是,依着苏大学士的脾性,少不得要秋后算账。纵然不会赶尽杀绝,但痛下狠手好生整治一番是必然的。
遗憾的是,东坡居士卧榻养伤,相关事宜并未禀告,否则这会儿他便该出手抓抓那些个奸商的小辫子了。
杭城局势稳定下来,灾后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许多处置手段是有例可循的,按部就班就可。
应对水灾、瘟疫,大学士颇有心得。
人逢喜事精神爽,经过半月的细心调理,苏太守的腿伤恢复势头极佳,心情也大为改观。
这一日,王棣推着太守大人去西湖“巡视”。
这时的轮椅当然不叫“轮椅”,而是唤作“四轮车”,就是某名着中“只见蜀兵门旗开处,关兴、张苞分左右而出,立马于两边;次后一队队骁将分列;门旗影下,中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车中,纶巾羽扇,素衣皂绦,飘然而出……”中提及的“四轮车”。嗯,诸葛武侯的专用座驾。
劳动人民是充满智慧的,古往今来不乏能工巧匠,王棣只对木匠师傅提了提后世轮椅的相关设计理念及某些细节,人家便几乎完美呈现。当然,因为车床工艺所限,轴承、车轮等配件都是木制品,灵活性自是无法与后世轮椅相比。
至于“巡视”,自是有“作秀”的成分在内。太守大人半月未在公众场合露面,这极不合时宜的,毕竟是非常时期嘛,有怠政之嫌。也是先期保密工作到位,本州最高行政长官遭受意外之伤这么件大事只有极少数人知晓。也正因如此,自涝灾以来,苏太守竟未公开露面,着实蹊跷,疑点重重呀。虽然未引发骚乱,但各种猜测声都有,到灾情过去后的这二日,便有不少人拐弯抹角的打探此事。那些个在灾难中牟利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