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花魁盛会(九)(4/5)
中物,他日必一飞冲天,所谓雏凤清于老凤声是也,今时今日算是初露峥嵘了。”
秦观捋髯赞同:“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三郎少有才名,蛰伏数年,也当崭露头角了。”
“何止是崭露头角,是锋芒毕露啊。”周邦彦摇头吟叹:“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的句子,某是写不出来的,倒是类似少游兄的手笔。”
“甚得吾心也……”秦观的表情有些微妙,苦笑道:“换了某来写,大概也会如此,只不过却未见得能写得出这般文字。”
二人一番吹捧,对王棣的新词赞不绝口,王旉等自是与有荣焉。
王棣却很不自然,连声称“愧不敢当”,落在旁人那是他谦逊,实际上他是真正愧不敢当,虽然知道这阙《鹊桥仙》在原时空仍未问世,但当着原作者之面,剽窃之举实在羞愧。
“七夕歌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三郎此词谓两情若是久长,不在朝朝暮暮,所谓化臭腐为神奇。凡咏古题,须独出心裁,此固一定之论。三郎这首《鹊桥仙》啊,托双星以写意,而慕君之念,婉恻缠绵,令人意远矣。”秦观唏嘘一番,道:“不意三郎如此年龄便有此佳作,真是着煞我等。”顿了顿,问道:“却不知三郎……何以得此《鹊桥仙》,想必其中是有故事的?”
让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写出了他心中的文字,这让秦观百感交集。
原先那个时空,此词是秦观为寄情长沙义倡而作,写于湘南郴州,时间是哲宗绍圣四年的七夕,其中有一段相爱未相守的凄美故事。
王棣早组织好措辞,稍稍改动,说是从书中看到这故事,心有感叹,方有了这首词,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云云。
众人听罢,既为故事中书生与义倡的凄美爱情而唏嘘不已,又折服于王棣化腐臭为神奇的文字功力。
周邦彦抚案唱了几句,他原本便是大音乐家,通晓音律,这几句唱的婉转悠悠,将词中意境表现的十分到位,唱功居然与聂胜琼等名ji有得一拼。
唱罢,他说道:“有人说此词写的是七夕,却是与上元意境不符,真真荒谬,有此千古名句,七夕如何?上元又怎样?”
“美成兄所言极是,这等旁枝末节不必理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