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哨遍(1/5)
“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王棣看看纸上的字,不甚满意,有些潦草,心下不稳哪。
这数日杭州局势危急,他忝为“赈灾指挥部”编外人员,往来于城内外,凭借后世接触过的有关事例,偶尔提提意见和建议,有些被接纳采用了,有的没有。
就这样吧,适逢其会,该做的都做了,有些东西啊……眼不见为净。当然不是铁石心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这种时候是害人害己,还是得量力而行。
家国天下,“家”排首位,自然要先安家、让家人幸福安康。
也算是忙里偷闲,写了一幅字。写的是苏轼的《哨遍为米折腾》。
“哨遍”这副词牌,也常写作“稍遍”“哨编”“稍编”,另有别名“北山移文哨遍”“松江哨遍”等,乃苏轼首创。
其在“为米折腰”一词作小序云:“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既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辞》,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僮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啥意思呢?
此词檃括陶渊明《归去来辞》而成。檃括,就是就原有的文章加以剪裁改写。此词仅微改《归去来辞》语句,不改其意,使之符合声律。
呃,光明正大的半抄袭。关键是,在东坡居士这,就是顺手拈来化为己用,且不落下乘。
在王棣看来,纯属苦中作乐。当然,不是阿q。
这样的词作,貌似很偏,在特定时间段却最易引发共鸣。
就如一首歌,初听泛泛,或在某一刻便泪流满面了。
提笔书之,也算是与心情相符,苦中寻乐罢了。
“棣哥……”宗沐走了进来,不需要敲门。
十多岁的少年精力充沛,精瘦了些,也没见着憔悴,自个倒了水咕噜咕噜灌了一通,舔舔嘴唇,说了几句,言简意赅。
半大小孩瞧着少不经事,平日里嘻嘻哈哈没个正形,看似懒懒的,双脚不丁不八,落在王棣眼里,却是最正经不过。
二人的关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