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破阵子(1/4)
宋朝解试包括州试(乡试)、转运司试(漕试)、学馆(太学)试等。每三年举行一次,各依解额选合格者解送礼部,参加省试。
发解试是宋代科举考试中的初级考试,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级考试,只有发解试合格,士人才有机会参加省试乃至于殿试。
解试,是由诸州、开封府、国子监将合格举人贡入礼部的一种考试。另外,专为现任官员无出身而应进士举者所设立的“镖厅试”,和以避亲为主,兼有照顾性质的“别头试”,也属于解试范围。地方州府所举行的解试,一般都于秋季举行,故又称“秋斌”。州试时,由诸州判官主持报考进士的士子的考试,由录事参军主持其余各科的考试。如果考官不懂经义,可选次一级的官员充任,但要经判官监考。试卷上要加盖“长官”之印,考官和监考官还要在试卷后面签名。如发现作弊考生,当场驱逐,考官受贿舞弊,要受严厉处分。
乡试与省试的考试天数一样,皆是连考三天,内容也是一般无二。
熙宁八年,新法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
到得元佑朝,虽然尽废新法,科举之制亦有变革,改经义取士为经义、诗赋二科取士,但经义科却是未有太大废除。头场考经义,即解释经书,《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二场考论,即对时局的评论;三场考策印提出解决时弊的办法。如此连考三天,过关者称为举人,头名则是解元。
江宁府文风昌盛,素来多才子,即便比不得出了数位状元的福建,在科举年时也是备受关注。
八月初十,江宁乡试开始。
是日,从寅时起便有三三两两的学子从四面八方汇集于秦淮河畔、夫子庙旁的贡院。顾名思义,此处便是江宁乡试之处了。
其实,所谓“贡院”,只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说法,此时的江宁并无贡院。
在后世闻名遐迩的“江南贡院”要在南宋孝宗乾道四年由时知府知府史正志创建,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乡试、会试都于江南贡院举行,方算是天下知名。明成祖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于北京,但南京仍为留都。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