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宴桃源(1/4)
王棣一行在衍圣公府的待遇可谓是节节高。
开初由孔端操出面接待,算不上怠慢,却也谈不上重视。以他嫡次子的身份倒与王旁等人仿佛。若是王安石、王安礼登门拜访,那只能是孔若蒙亲自接待了。
但等王棣亮出了《论语集注》,就好像是二人切磋武艺,某一方使出了新招式,恰恰是对方苦思冥想的动作,这……就好比有人挖了一个坑,坑里有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跳还是不跳?大概绝大多数人会义无反顾的入坑的。
于是,嫡次子搬来了嫡长子,这便算是提升了接待规格了。
待得晚宴时,坐在主位的换成了孔若虚。
孔若虚,字公实,孔宗愿次子,亦便是现今奉圣公孔若蒙的胞弟。
这,又将接待规格上提了。
究其根由,倒非是临川王氏的名头,而是那册《论语集注》。
一下午的问答与探讨,让孔端友兄弟成了迷弟。王棣的回答言简意赅,但时不时抛出的新鲜观点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譬如,关于《论语》二十篇为什么把《学而》放在首位,他如是解释:“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学。孔子之教人以学,重在学为人之道。本篇各章,多务本之义,乃学者之先务,故《论语》编者列全书之首。”
这便真是一语中的了。
另外,他的言语中多有对《论语》(孔子)的褒扬(崇仰)之词,例如:“孔子之学,皆由真修实践来。无此真修实践,即无由明其义蕴。今之为学,自不能尽同于孔子之时。然即在今日,仍有时习,仍有朋来,仍有人不能知之一境。学者内心,仍亦有悦、有乐、有愠、不愠之辨。即再逾一千五百年,亦当如是。”
然后,他又说了研读《论语》、也就是孔子思想的好处,大概可归纳为三点:务实、真修实践、古今通用,并一一举例佐证。
当然,他不忘低调,很是诚恳地说道:“本书或有新义,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
如此种种,在孔氏兄弟看来,这王三郎非止有真才实学,且甚是低调内敛,有着与他年龄不符的从容睿智。在他面前,二人居然心生得遇明师之感,只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