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宴桃源(3/4)
。
孔府的贵族特权地位,“世袭罔替”、“优渥之恩,有加无已”,可见一斑。
至于那些个菜,诸如一卵孵双凤、诗礼银杏、孔府八珍、孔门牛排、尼山踏青、霸王别姬、麒麟御书、带子上朝、八仙过海闹罗汉、孔门豆腐等等,寓意深长,要说味道么,对于吃惯了江南菜肴的王棣来说,倒未见得有多美味可口。
撤去酒席,自有仆从奉上好茶零嘴。
“王贤侄,听汝之意,有心编撰四书经义,然则何以排序?譬如这‘大学’篇,汝从《小戴礼记》抽出将之列为‘四书’初学,所虑者何?”孔若虚语速稍缓,语调不高,却自有上位者的气度,较之孔端友兄弟实是高上许多。
“王家贤侄”乃是称呼王棣,至于王旁等人便有打酱油之嫌了。
早年,王安石与孔宗愿有过数面之缘,彼此以平辈相论,孔若虚这声“贤侄”并不失礼数。
此人颇得儒家真味,可不好糊弄,泛泛之谈是不成的了,得上些干货。王棣心下思忖一番,脸上却无任何犹疑,侃侃而言,大致的意思是:读四书,这就好比建造房子,应当先打好地基。《大学》就是高楼大厦的“地基”,它包含的是为人为学的纲目。“大学”的意思,便是教人学做大人,为人为学要先立一个做“大人”的规模。做“大人”的规模是从“格致诚正”,一直到“修齐治平”。一个“大人”不仅体贴与理解天地万物,而且觉醒与省察自己内心的每一个念头,并且心怀家国天下,更为重要的是,大人将万物、自身与天下贯通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因此,《大学》不仅展现了一个包括“万物-自我-他人”的阔大人生内容,而且厘清与指明了人生努力的目标与次第。所以,《四书》应当先读《大学》,可以把《大学》的内容作为一个间架,然后再将其他书填补上去。
他详细地解释了四书排序的缘由,孔端友等人听的连连颔首,孔若虚却不置可否,又问:“贤侄以为该如何读此四书?”
嗯,从“王家贤侄”到“贤侄”显然是态度的转变。
王棣从容自若,又噼里啪啦的说了一通,末了,总结道:“阅读《四书》要在平实的生活中去体悟领会,要在自身的身心上去着切体认,更要在自身的行为上去努力践履。《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