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菩萨蛮(3/5)
承认佛氏“亦善导于人者”,认为儒讲礼义已难引人为善,而佛说祸福却能劝人为善。
文人之傲,在其身上体现而遗,而其也终究贫困潦倒郁郁而卒。
穆修死后,虽声名渐隆,却也未曾泽荫后人。纵使汶阳穆氏在齐鲁一带颇是闻名,其子孙仍是困窘落魄,只枉留穆氏文骨铮铮。
倒是丁知县有感穆参军之事迹,对搬迁至郓城的穆氏子弟颇有照拂资助之举,每逢宴席必邀穆家到场,仁至而义尽也。
王棣暗暗点头:倒是看轻了丁大有,能做到这般委实不易,也算是一股清流了。
倒是穆扬的表字让王棣一阵无语,穆人清哪,不知有无唤作黄真、归辛树、袁承志的学生弟子?
不过,看他那派头,只怕是收不着弟子的。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一人一世界,酷倒是酷了,离哭却是不远的。
王棣却觉这位穆人清颇为亲近,妙的是对方也愿意与自己交流,这便有些意思了。
前世的他不善言辞、交际,和同事相处的不咋样,更不会主动和领导沟通交流,落在别人眼里便是个自命清高的人。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你不接触社会便得被社会淘汰、抛弃。
穆修如此,穆扬也正走在乃祖走过的路上。
想着前世自己的遭遇,王棣便想着或许可证帮穆扬一帮,这种人虽然不懂为官行商之道,但历经生活的磨砺,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属僚,如宋江这等文笔吏。
而且,他愿意出席此等宴会,那说明他绝不是个食古不化之人。生计所迫,冰也不愿冬眠,更何况是人。
王棣心中倒是有了决算,似穆扬这类人不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要给他施展空间,说不定便会带来惊喜,王安礼身边恰恰需要这种人。至于穆扬能做到怎样,那就得看他自己的表现了。
宴席间少不了推杯换盏,好在喝的是低度酒,于王棣而言,与后世的啤酒可谓是“棋逢对手”,想醉倒是有些难度。
倒是席间发生了一桩趣事,作为吃瓜群众的王棣表示很有意思。
设宴的这个楼子唤作“天香楼”,在郓城最为知名,用后世的话乃是集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的顶尖娱乐场所。当然,与金陵、杭州相去甚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