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水调歌头(1/5)
后世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大抵是一味愚忠、仗义疏财、无勇少谋、钻营笼络等。
金圣叹评价“水浒写其余一百零七人简单,写宋江最难,其余人物,或好或坏,然而宋江却好中有坏,贬中有褒,实是一复杂人物。”
细读那部名着,表面上看,宋江真诚待人,义薄云天,处心积虑要谋反。然而仔细阅读,却又感到宋江很做作虚伪,心机重重,城府很深,真心待人,义薄云天,处心积虑要谋反,对朝廷忠心耿耿,很是矛盾的形象。
当然,此盖因文学加工所致,真实历史上的宋江与文学形象相去甚远。
宋江大概率应是其才过人,且作战勇敢,往往身先士卒,带头冲杀。所以亳州知州侯蒙向宋徽宗上书,道:“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没有敢抵抗的,说明他必有超过常人的才能。不如赦过招降,让他率兵讨方腊以赎过,或许还能平定东南之乱。”《宋史·张叔夜传》所叙最详:“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頕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不过于王棣而言,时下见着的宋江才最真实。对于这桩突发事件,他唯有感叹:喝酒误事啊。若非酒劲未消,想必宋三郎也不至于头脑发热恼怒行凶。至于他当时的心路历程,大概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了吧。
出了这档子事,众人更是不好逗留不去,当即辞行去往码头。
丁知县虽已是焦头烂额,仍是做足礼数,与众人一一辞别,且令人相送。
这其中,王旉明显能感受到对方释放出来的善意更浓,心思微转,便晓得是沾了王棣的光,爱屋及乌呢。
王棣的身份早已是不宣之秘。这等过继承嗣之事并不少见,本宗兄弟若无子嗣,于旁宗择子兼祧亦不新鲜。奈何树大招风,临川王氏声名太盛,王安石兄弟数人皆闻名于天下,王雱亦有惊世才华,却是绝了子嗣,方有王棣过继一事。
与王元泽相较,王旉不免显得平庸,但是打心底敬重这位才华出众的从兄,从祖选了自己长子承嗣,他也是毫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