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水调歌头(2/5)
芥蒂怨言。怎晓得王棣自幼聪敏,与同辈相比鹤立鸡群,到得这二年更是名声大噪,颇具其“父祖”之风。这便让王旉心境有些波动了,毕竟,王棣是自己的血脉啊。如此次江宁乡试,王棣高中解元,在与有荣焉的同时,王旉还有些微难堪。但青出于蓝是好事,唯有暗暗发誓,来年春闱定要金榜题名,纵然名次不如三郎,也万万不可名落孙山。
现今再看那丁大有的姿态,显然是以王棣为重的,余者多多少少逊色些许。吃味倒是不至于,微微不爽却是有的。
王棣怎晓得叔父兄弟的心理,他想的是该不该告诉丁大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以免酿成三十六寇之祸。
虽然,真实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声势并不浩大,虽不算纤芥之疾,但也绝不至于伤筋动骨。在彼时所谓的“四大寇”中,王庆占据淮西为王,称“淮西王庆”,自称为楚王。拥八座军州,有八十六县之地;田虎占据河北为王,称“河北田虎”,就汾阳起造宫殿,伪设文武官僚,内相外将,独霸一方,称为晋王,割据:威胜、汾阳、昭德、晋宁、盖州五州,共是五州五十六县,建都威胜,兵精将猛,山川险峻;江南方腊部众数十万,占据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山东宋江呢?他在晁盖死后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所以打下的城池虽然不少,如高唐州、东平府、东昌府等等,但都只在劫掠一番后就放弃,并没有长期占据,所以地盘还是以梁山为核心,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为屏障的一亩三分地,势力范围在四大寇中是最小的。
而真实的历史真相是,宋江等人没有像《水浒传》等文艺作品所描绘的那样,入据八百里水泊梁山替天行道,而是“横行齐魏”,马不停蹄,千里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
是以,在后世给人以轰轰烈烈之感的“宋江起义”实是规模甚小,所谓的“梁山好汉”亦只是一股善于奔窜的流寇,原不足为患。
然而,虽是如此,对当时的统治者而言,也是头痛的紧。
宋朝是历史上农民起义次数最多的朝代。有记载的农民起义中,从宋太祖乾德三年(963年)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到宋朝末年(1275年)最后一次农民起义,宋朝前后300余年中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