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应天长(2/4)
岁额运量六百万,此外还有为数极大的专供朝廷的物资,称杂运。漕粮除支付汴京的军政各费,还有部分北运至华北,供给驻扎河北的守军。
太平兴国时岁运江淮米三百万石,菽一百万石。其他河运量一百五十万石。至道初汴河运米粮五百八十万石。
大中祥符初至七百万石,仁宗时多至八百万石,后有所减少。每年各州为漕运造船两千至三千艘。自准南入汴河,常有船六千只,原每船载量不过三四百石,后至七百石、一千石不等,私船超载则多至一干六百石。自楚州、泗州至汴京,原定八十天一运,每年三至四运。除漕粮外,还有薪柴、炭、百货蔬果等。彼时漕运以船十艘为一纲,押运一人;大中祥符九年改三纲为一纲,汴河上船通常有二百纲上下。“纲“这种漕运船队编组形式,在运河运输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船队有组织分时段过闸过坝,有利于运河水量节制,也便于沿途驿站纤夫调度,更重要的是便于押运官兵对货物运输的集中监管。
正所谓“国以兵为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汴河为主。”
汴河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唯汴河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由此足见,汴河乃建国之本。
王棣前世偏好历史,对极尽繁荣的北宋都城相关事宜颇感兴趣,如今身临其境,仿似看到一幅历史巨卷在眼前缓缓展开。
但见河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众多的船只停泊其上,或中转货物,或旅途交班,或泊岸避风,或接受巡查,或逆水拉纤,或休息观光,或购物交易,或寻亲访友,或邂逅相逢,或烧香还愿等等。
河面浩荡,港口处达三十丈之宽,漕船、商船、官船甚至还有水军战船将偌大的港湾挤得满满当当。好在有众多人手各司其职,调度得当,倒不显杂乱不堪。观此景象,王棣浮想翩翩。北宋定都开封,是经过一番激烈争论的。最终选择了开封,其他因素暂且不论,其中是和汴河等河流方便的漕运以及黄河所带来的丰富的水资源分不开的。北宋时期,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等河流横贯东京城,将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一带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抵京都,从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