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倾杯(4/5)
威武不屈、以扬我大宋国格为己任。辽人固然可恶,那些个迎合辽人的宋人不更可恨么?简直就是国之螟螣蠡贼,该死。
众皆默然。此乃国策使然,再混不吝也不能横加指责。
“弱国无外交啊,看看辽国,再看看西夏……落后就要挨打哪……”王棣悠悠地说了句,却未道尽话中意。虽说实际上已过了愤青的年龄,但有些东西梗在心里,终究会难受,不吐不快。
他虽然话说半截,却是让座中人为之一震,皆是细细咀嚼个中意味。
“弱国无外交……三郎,说的好啊……”王旁拍了拍桌子,声音低沉。
他一直存在感不强,这会儿却是为侄子的一句话击节叫好。
余者也纷纷点头,皆以为王棣此言鞭辟入里,一言道尽人世兴衰成败之根缘。弱国无外交,下到一个孱弱的家庭乃至懦弱的个人,何来发言权?终究会受制于人,成为附庸、傀儡。落后就要挨打,一针见血。所谓大道至简,大概便如是。
大宋皇朝弱么?似乎不见得。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因农业的发展、交通发达和经济繁荣,此时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
但,也仅至于此了。
王棣又说了句:“外交,比拼的始终是谁的拳头更硬。”
众人渐渐情绪化起来,这般近乎乡间鄙夫俚语的言辞浅显明了,却最是直接地道出了个中真谛。此间俱是身有傲骨腹藏气节的文人,联想到国朝的内忧外患,加之酒精作祟,怎不浮躁气急?
交浅言深,在这些敏感的话题方面,王棣本不该说什么,许是喝了些酒吧,终究没忍住。
席间喝的是开封鼎鼎有名的“瑶泉”酒。其时作坊酿造的大都是以糯米为原料、加麯酿出的低度米酒。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实行官府造曲。真宗时的白矾楼,为造酒每年要卖官麯五万斤。到了神宗时期,酒业更为发达,酒户酿酒每年所耗费的糯米竟多达三十万石。不过,酒名倒是别具一格,如开封府的瑶泉,丰乐楼的寿眉、和旨,忻乐楼的仙醪,和乐楼的琼浆,千春楼的仙醇,中山园子正店的千日春,等等。
王棣酒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