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有(3/4)
、鲁迅等均为其后裔。
无人知晓衍圣公宅邸的此次谈话内容,但之后叱骂王棣狂悖的声音又小了许多,有一些人改弦更张,转而称赞起王三郎“卓尔不绝”来。甚至还有“可为万世师”的声音传出,至于是真心折服还是存心捧杀那便不得而知了。
其实是日,王棣在数位大儒面前并未放肆,不卑不亢的以后辈自居,但又略略抛出了五十年后方会现世的朱熹哲学理念。
朱熹的哲学体系以程颢兄弟的理本论为基础,并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
王棣只简单说了几条,如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理是事物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等。他又说:“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日穷其理而已矣。”称“格物致知”的具体内容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
这便是后世所谓的“程朱理学”了,基本是由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等人创立的新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程伊川先生更重理,朱子创造性地发展了伊川先生的理学,最后形成了程朱理学体系。
朱熹的深刻之处在于,把孔孟置于正宗,同时又把董仲舒阴阳五行,把张载、周敦颐、二程的观点,以及佛教的灭欲观和道家的哲学与思辨精神,加以整理,小心而细致地构造出内容精深的新儒学体系。
这门学说本就源于二程学说,但又更进一步,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思想学术这种形而上的东西,但凡在融会贯通的前提下稍稍有些更为新颖的、符合时代背景的新观点,那便是发扬光大。
王棣简略的阐述让程颐震动之余,也欣慰于后继有人。不管怎样,王棣的这番观点言论是极符合理学中心宗旨的,他又怎么可能不为其撑腰说好话?
如此一来,王棣居然在短时间便趋避了新旧党争这个大旋涡,几乎获得了各方面的好感,殊为难能可贵。
首先,不管他承不承认,王安石之孙的身份无法抹却,再加上朝野之间都知道王半山生前最宠爱这个孙子,常与人言“此乃吾王家宝树也”,这便让他获取了新党的一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