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确定为明代真迹(2/4)
制,画家作画多承皇上的意思。画风较为拘谨,缺乏创新意。而这幅画画意写实,笔墨洒脱,明显留下了作者自己的思想风格。我认为不会是明代‘松江画派’的作品,应该是清代某位不太出名的松江派画家作品。至于说纸、墨、色这些东西,别说是清代,就是现在要想找,也是可以找到明代遗存。故宫就有啊!”
这段话说完,周围人又是一阵毫无结论的争执。
看来不找到落款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就得无休止地争论下去了。这就是我说的除了传承有序的书画作品,剩下的几乎每一幅古代书画的鉴定都会有分歧、有争议。
……
屏蔽身边的嘈杂,我深吸了一口气,又把注意力凝聚到了画面上。眼前朦朦胧胧的又出现了一团雾影。不过,这次出现的不是画上的信息,而是影子来了。
“遇到难题了?”
“对我倒没什么难的,这是明代‘松江画派’画家的真迹。就是不知道作者是谁。”
我无声地和影子交流着。
“那你就找啊!找出能说服这些专家学者的证据,那你才有本事呢。否则,你的结论连屁都不算。”
影子忽明忽暗地在我眼前闪动,话语中一如既往地讥笑着我。
“找?你来找啊!要是那么容易找到,这些个专家还能跟一群鸭子一样吵个不停吗?”
这边和影子沟通,我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画面。
忽然,画面上左上角一条山脊的轮廓线,看上去与其他线条有点不尽相同。我赶紧甩甩头,尽量让头脑清醒一些。当我再一次凝聚眼力看向那里时,一行若隐若现的文字出现了。
“弘治乙亥春,吴县陆治笔”。
看到这一行如芝麻大小的小字,我瞬间眼前一亮。
“找到了!”
声音不大,但我说出的这三个字,让大厅里原本嘈杂的声音瞬间安静了下来。
“怎么?小伙子!你找到什么了?”
霍文良仍旧是和蔼地问我,眼睛里满是期许和期待。
“我找到款识了,在这里。”
我用手指着那条山脊的墨线,告诉围观的专家。
“啊!”
“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