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祖大寿的挣扎与抉择:忠义、生死与归处(5/6)
后洪承畴权衡利弊,部分采纳了建议,这让祖大寿的脸上闪过一丝思索。
随着时间推移,后金的进攻愈发猛烈,明军的处境愈发艰难。
祖大寿看着每日不断增加的伤亡人数,心中的忧虑愈发浓重。
他开始频繁地与麾下的亲信将领私下商议,言语中多次流露出对明朝局势的悲观态度,甚至隐隐有了再次寻求退路的想法,这些细微的变化,仿佛为他日后再次投降清朝埋下了一颗不安的种子。
察觉到这一情况后,多次找机会与祖大寿交谈,向他阐述明朝百姓对和平的渴望,以及身为将领的责任,希望能改变他的想法。
“祖大寿若再次动摇,明军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要理解他内心的挣扎,他并非天生怯懦,而是被战争的残酷折磨得失去了信心。要用对百姓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去唤醒他心中的热血,让他明白这场战争的意义不仅在于胜负,更在于守护无数人的家园与尊严。”
每次与祖大寿交谈,都在心中默默祈祷能唤醒他心中的热血。
祖大寿归来的消息迅速传遍朝堂,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朝堂之上,大臣们分成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以礼部侍郎为首的一众大臣,满脸义愤,言辞激烈地弹劾祖大寿。
礼部侍郎双手抱拳,上前一步,大声疾呼:“陛下,祖大寿身为我大明的高级将领,竟投降敌国,此等叛国行径,罪大恶极。即便如今归来,也绝不能轻饶,必须严惩以彰显我朝律法之威严,不然日后如何让将士们坚守忠义之道,如何能让天下百姓信服?”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不少秉持传统忠义观念的大臣纷纷点头附和,朝堂上一片 “严惩” 之声。
然而,兵部尚书却站出来,神色凝重地表达了不同观点。
他微微躬身,向崇祯帝说道:“陛下,当下辽东局势危急,后金虎视眈眈,我军正处于用人之际。祖大寿虽有投降之过,但他多年驻守辽东,熟知当地军务,对后金的虚实也了如指掌。此时若严惩于他,无异于自毁长城,对我军抵御后金的战事极为不利。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利用他的经验与能力,让其戴罪立功,为朝廷效力。”
此言一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