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祖大寿归降引发的军事连锁反应(2/4)
微的表情和言语。
同时,朝廷对祖大寿军队的部署和调动管控得愈发严格。每次重大军事行动,祖大寿都得提前向朝廷呈交极为详尽的作战计划,等待批复后才能行动。哪怕只是小规模的兵力调动,也需层层上报审批,繁琐的流程常常让战机如流沙般从指缝间溜走。
祖大寿深知自己处境艰难,心中满是对崇祯帝不杀之恩的感激,却也承受着如山般的压力。一回军中,他即刻召集下属,神色凝重,声音低沉却透着坚定:“我犯下大错,承蒙皇上不杀之恩。如今唯有拼死作战,方能赎我之罪,不负皇上信任。”
此后,祖大寿在辽东战场上尽心尽力,亲自巡查防线,指挥士兵加固工事,一心想以战功洗刷自己的耻辱。可朝廷那如影随形的猜忌与防范,就像一副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他,让他在军事决策和指挥上难以施展拳脚。
祖大寿的归降,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明朝后续军事行动中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原本,明朝在辽东有着一套精心谋划的战略布局,其中一些进攻性策略对祖大寿委以重任。计划派遣精锐部队,以祖大寿为先锋,主动出击后金侧翼,扰乱其部署,给后金来个措手不及。
但祖大寿这一归降及后续复杂情况,直接让这些计划化为泡影。无奈之下,明军只能将战略重心转向防守,大量兵力被紧急调配至各个重要据点,忙着加固城防工事,时刻警惕后金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
如此一来,明军在战场上渐渐陷入被动,失去了战争初期的那股冲劲和灵活应变能力。
战略布局一变,军事指挥协调方面的问题也接踵而至。祖大寿归来后,军队内部的指挥体系悄然出现混乱。在这之前,朝廷对武将的兵权就多有限制与干涉,对祖大寿也不例外,这早就让将领们心中有所不满。
如今祖大寿有过归降之举,将领们之间的信任关系更是受到巨大冲击。一些原本与祖大寿配合默契的将领,如今对他心存疑虑。
在一次小规模的遭遇战中,负责侧翼支援的将领因对祖大寿下达的迂回包抄指令心存顾虑,行动迟缓,导致未能及时对正面战场的明军形成有效支援,最终使得此次战斗以明军的失利告终。
而且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