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丹杨借兵(3/3)
说道:“兄长信中所言之事,你作何打算?”
周瑜拱手一礼,端正道:“叔父,您先前应有所闻,袁术攻庐江一战。而此战,实则是我与孙策一同前往的,我与他二人乃总角之好,胜似骨血之情。”
周尚双目一嗔,惊道:“竟有此等事,当初坊间皆传闻,这孙坚之子孙郎,秉承父志,有乃父之风。”
“就连如此易守难攻的庐江城都被其攻占了,陆康那老谋深算的老匹夫竟也不是他的对手。”
“如今这刘繇便是畏其名声,这才将其舅父驱逐,让我来担下这太守之职。没曾想你与那孙家儿郎竟有此等渊源。”周尚捋须,摇首叹道。
周瑜继续道:“如今刘繇据于此,袁术久攻不下,是以他已决定令孙策接下攻城之要务。”
“想来那刘繇理应得到消息了,他本就惧怕于孙策之威名,眼下定是焦头烂额了。”
他拱手向天道:“我父已然年迈,瑜自当为父分忧。我与父亲已决意倾尽所有,招兵买马,辅孙策攻下江东诸郡。”
他语气慷慨激昂,令周尚一时竟有些侧目。
少顷,周尚又垂首,默然陷入深思当中。
周瑜短短几句话,却已迫他不得不作出选择。
他与周异同出一脉,倘若周瑜参与攻城一战,刘繇定会对他有所怀疑,届时定也难保其身。
若他对周瑜借兵一事置若罔闻,甚至通风报信于刘繇,虽眼下得此功绩,但那孙氏儿郎与袁术皆非善类。
来日待他们攻下江东后,他只会成为弃子。
再观周瑜,眼下此等气度,言语间又颇有些分寸与谋略,若此番他借兵于周瑜。
虽冒着被刘繇驱逐之风险,但他与周氏一族同仇敌忾,又施恩于孙氏,来日有此靠山,便无需再畏畏缩缩了。
思忖良久后,他终是抬头看向周瑜。
“叔父愿借兵,助尔等攻下江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