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运筹三亚5(2/4)
铳零件都能精确复制,实现互换。这一举措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一旦战场上某个火铳零件损坏,士兵们能迅速从备用零件中找到适配的进行更换,极大地保障了武器的持续使用。
对于最易出现问题的铳管,工匠们在水利机床的冲压工艺上大做文章。按照李长风提出的一体成型工艺,先将一根钢芯包裹一层红铁,随后再在外层裹上更长的红铁,经过反复锻打与加工,最终形成双层复合一体铳管。这种创新的设计,完美地解决了拼接铳管容易出现的漏气或爆裂隐患,使铳管能够承受更大的火药爆发压力,坚固程度大幅提升。
枪托的改良也别具匠心。工匠们借鉴李长风提出的后世步枪木质枪托的设计理念,对火铳枪托进行重新打造。新枪托不仅造型更加贴合人体工程学,握持起来更加稳定、舒适,还大大便于射手操作和瞄准,射击精度因此得到显着提高。士兵们手持改良后的火铳,明显感觉射击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了质的飞跃。
刺刀装置的添加更是让火铳的功能得到拓展。铳管前段预留出装刺刀的卡孔,特制的三棱刺可通过套环轻松套在铳管上,再用铁插销牢牢固定。如此一来,火铳在完成射击后,瞬间化身近战利器,极大地增强了士兵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战斗灵活性。
击发装置的改进堪称画龙点睛之笔。传统的火绳点火装置饱受风雨天气的制约,常常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李长风主导将其改进为燧石击发装置,射手只需扣动扳机,龙头便会迅速下压与火石摩擦点火,操作简便快捷。这一变革不仅摆脱了天气因素的影响,还简化了射击流程,大大提高了射击的可靠性和及时性,让士兵们在战场上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在性能方面,火铳也实现了全方位的提升。为增强射程与杀伤力,工匠们加大了铳管口径,使其能够装填七钱重的铅弹。配合精心优化的火药配方以及全新的铳管设计,弹丸在发射时获得了更为强大的能量和初速度,有效射程大幅延长,杀伤力更是惊人,在远距离便能对敌人造成致命打击。
为提高精度,部分改良火铳增添了膛线设计。弹丸在发射过程中因膛线作用产生旋转,飞行稳定性大大增强,如同长了眼睛一般朝着目标精准飞去。同时,照门、照星等更精准的瞄准装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