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马尼拉大屠杀1(2/3)
紧闭门窗,不敢轻易外出。孩子们被吓得躲在父母身后,眼中满是惊恐。商人们忧心忡忡,担心自己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那些原本热闹的华人集市,如今变得冷冷清清,一片死寂。
1634 年,马尼拉郊外华人垦殖区,本是华人辛勤劳作、憧憬未来的地方,却因传染病的肆虐和西班牙殖民者苛税的双重压迫,终于爆发了起义。华人在绝境中奋起反抗,只为了能在这片土地上争取一丝生存的希望。
然而,西班牙总督迭戈却以“镇压叛乱”为借口,露出了他狰狞的獠牙。他下达了全面清除华人的残酷命令,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就此拉开帷幕。
殖民军与土着武装如恶狼般扑向马尼拉城内外的华人聚居地。他们毫无怜悯之心,对华人展开了无差别屠杀,无论是年迈的老人、柔弱的妇女,还是尚在襁褓中的婴儿,甚至是躺在病床上无法动弹的病患,都未能逃过这场劫难。
一时间,马尼拉城内惨叫连连,鲜血四溅。西班牙士兵们手持利刃,疯狂地砍杀着华人,将一颗颗头颅砍下,悬挂于城墙之上,试图以此来威慑其他华人,彰显他们的“胜利”。而华人的尸体堆积如山,堵塞了河道,使得污水无法流通,瘟疫在这片血腥的土地上迅速蔓延开来。
据《马尼拉城日记》所记载,这场屠杀的惨烈程度令人发指,超过 22 万华人惨遭杀害,仅有少数幸运儿逃入丛林,才得以幸存。屠杀持续了数月之久,整个马尼拉城沉浸在一片血海之中,曾经繁华的城市变得死寂沉沉,经济也因此一度瘫痪。
马尼拉湾的暮色染红了林阿福手中的刨子,木屑簌簌落在脚边的竹篓里。他直起酸痛的腰背,望着码头上最后一艘福船收起跳板。咸涩的海风送来甲板上的闽南话:\"阿福哥,明年清明定要捎龙眼干来啊!\"
春妮蹲在门槛上剥龙眼,八岁的小手沾满黏腻的汁水。忽然她仰起头,耳垂上的银丁香晃出一道细光:\"爹,红毛鬼的钟楼在敲古怪调子。\"林阿福数着钟声,刨刀在橡木板上划出深痕——七长八短,这是西班牙人召集土着的信号。
当夜暴雨骤至。林阿福被瓦片碎裂声惊醒,赤脚踩到满地滚动的龙眼核。他贴在门缝上窥视,只见西班牙火枪兵的黑影在雨幕中列队,铁靴踏碎了水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