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烽烟四野(3/4)
听秦腔?本抚请了华阴老腔班,送你一程。”
暴雨中果真响起嘶哑的《金沙滩》:
“杨继业碰碑啊……魂归五台山——”
当关中战火正炽时,张献忠、罗汝才联军正悄然实施战略转移。是年秋,两部避开孙传庭主力,经郧阳、兴安翻越秦岭,如利刃般切入四川腹地。
九月,巴山夜雨涨秋池。
张献忠的革左五营踩着栈道腐木潜入四川,崖壁上“西江石壁”的摩崖石刻被泼上人血。罗汝才抚摸着新缴获的弗朗机炮,炮身上还沾着保宁知府的脑浆:“八大王,打成都还是重庆?”
“打个逑!”张献忠一脚踹翻俘虏的秀才,踩着《蜀都赋》竹简狞笑,“先屠了梓潼县,给朱家小儿送份中秋礼!”
那夜,七曲山大庙的魁星像被套上闯军红巾,文昌帝君手里的玉笏换成剥皮刀。
在剑州(今四川剑阁),他们遭遇明将罗万象阻击,起义军以夜袭战术破关夺城;至梓潼时,又巧妙利用暴雨夜色,渡过湍急的梓潼江直插敌后。据《明季北略》记载,张献忠除擅用\"以走致敌\"之策,更善用心理战——每攻克州县必枭斩贪腐官吏,开仓济民,故所过之处\"饥民箪食壶浆以迎\"。仅两月间,义军便连克绵州、泸州、巴州等重镇,前锋直抵川北重镇保宁(今阆中),迫使明廷急调湖广总兵秦翼明入川会剿 。
十月初三,高迎祥的囚车抵京。
百姓争掷臭鸡蛋,却见铁笼里的“闯王”已成血人——孙传庭为防劫囚,挑断他手脚筋,用鱼线缝住眼皮。经过正阳门时,忽然下起冰雹,有稚童惊呼:“龙鳞!老天爷撒龙鳞了!”
最终在高迎祥被凌迟处死于京师,其部众由李自成收编,\"闯王\"大旗得以延续 。
在河南的一个小村庄里,瘦骨嶙峋的孩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大人满脸愁容,无奈叹息。突然,一阵激昂的歌声打破了村庄的沉闷:“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起初,只是几个年轻人小声哼唱,声音虽小,却带着希望与力量。很快,这声音像野火一般,迅速在村子里蔓延开来。老人们停下手中的活计,孩子们也跟着节奏蹦蹦跳跳,原本死寂的村庄瞬间充满生机。
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