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分化与说服(下)- 软件与基带的信心(2/4)
eda工具可以实现软硬件协同优化,这能极大地提升我们的开发效率和最终效果。”
张建华也接着分析了基带通信方面的挑战:
“协议栈与新os的整合,”他沉声道,“这不仅仅是代码移植,更涉及到任务调度、中断处理、内存管理、功耗协同等深层次的耦合。我们需要确保复杂的通信协议栈能够在‘北辰’这个新环境下,稳定、高效、低功耗地运行,这需要大量的联调和优化工作。”
“3g\/4g技术的快速跟进,”这是他最大的担忧,“林总您要求‘天枢’芯片要支持到hspa甚至早期lte,这意味着我们的基带团队必须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跨越两个技术代差!这需要我们迅速掌握wcda\/hspa\/lte的核心算法(如turbo码、io、ofd等)和协议规范,并将其高效地实现在芯片上。人才缺口巨大!”
“多模多频的射频与干扰挑战,”他补充道,“支持全球漫游意味着芯片要兼容gs\/gprs\/ed\/wcda\/hspa\/lte等多种模式,以及全球数十个频段。如何在单颗芯片内集成如此复杂的射频通路,并解决好不同模式、不同频段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同时还要保持低功耗和小尺寸,这对我们的模拟、射频和天线设计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我们的优势,”张建华也看到了希望,“在于我们已经通过‘蜂鸟’项目证明了我们在gs\/gprs领域的技术实力和软硬件整合能力;在于我们收购的以色列公司带来了一定的wcda技术基础;最重要的是,在于林总您对未来通信技术方向的精准预判和关键算法的指导!”
两位技术负责人的分析都非常深入和坦诚,清晰地指出了各自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潜在优势。
林轩认真听完,脸上露出了赞赏的微笑:“非常好!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挑战所在,这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你们提出的这些难点,确实是‘北辰’和‘天枢’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但同时,”他的语气变得无比坚定,“我也想告诉大家,这些挑战,并非不可逾越!我们有足够的武器和策略来应对!”
他开始针对性地给出“定心丸”:
“针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