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eda平台的内部深化应用(3/4)
个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动态仿真很难覆盖所有可能的并发场景。为此,我们进一步增强了‘盘古’平台的形式化验证能力。”
“我们开发了专门针对多核缓存一致性协议、总线仲裁逻辑、以及关键硬件信号量等并发控制机制的形式化模型和验证属性库。利用这些工具,硬件设计团队可以在rtl代码冻结前,就从数学上严格证明这些关键并发逻辑的正确性,最大限度地消除那些最隐蔽、最致命的系统级bug!”
“同时,”他补充道,“我们也开始探索将形式化验证应用于硬件安全领域。比如,验证‘天枢’芯片的tee(可信执行环境)的隔离机制是否可靠?加密引擎的实现是否存在侧信道攻击的风险?这对于保障‘北辰’平台的整体安全性至关重要。”
内部反馈循环:eda平台的自我进化
李志远最后总结道:“这些新功能的开发,都离不开‘北辰’和‘天枢’项目团队提供的宝贵反馈和真实应用场景。你们在使用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提出的每一个建议,都是驱动我们eda平台不断进化、不断变得更强大的动力!”
“正是这种内部用户(os\/c团队)与工具开发者(eda团队)之间紧密的、快速迭代的反馈循环,使得我们的‘盘古’和‘女娲’平台,能够始终紧贴着公司核心产品的需求,提供最有效、最及时的支撑!这种优势,是那些需要服务成百上千个不同客户、产品迭代周期漫长的商业eda公司,根本无法比拟的!”
林轩带头鼓掌,对李志远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李博士和eda团队的工作,是支撑我们整个‘北辰’战略能够成功的基石!你们不仅仅是在开发工具,更是在构建我们启明芯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他转向在场的所有人:“大家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这就是我们敢于挑战巨头、敢于提出三年时间表的底气所在!有了这样一套不断进化、与我们产品研发深度绑定的eda平台,我们将如虎添翼!”
听完李志远的介绍,陈家俊、小张、阿杰等人更是信心倍增。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公司自研eda的战略决策是何等英明!这不仅仅是工具层面的领先,这是一种研发模式和效率的代差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