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隐忍(1/4)
“桓玄有拉拢之意,兄长为何拒绝?”
桓家再怎么说,也是顶级高门,在朝中和荆州都有很深的势力,也算一颗大树。
刘裕满脸不屑,“此人言语轻挑,行事乖戾,居心叵测,不宜深交,而且我家立足京口,不投北府而投荆州,有何颜面见宗族乡邻?”
他早早就出来摸爬滚打,识人之明还是有的。
“兄长果然见识过人。”刘道规深以为然。
刘家在京口多少还有些声望,去投荆州桓氏,无异于是对京口父老的一次背叛。
这年头名声大过天,名声臭了,人也就废了。
到处钻营的人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注定是无根之萍,这是一个讲究宗族的时代,寒门也是门,只有立足彭城刘氏,根基才会稳固。
而且刘氏也是一棵大树。
京口聚居的刘氏有三支,彭城刘氏,沛县刘氏,东莞刘氏。
彭城刘氏世代习武,以武立宗,北府大将刘牢之也是这一支。
不过声望最高的是沛县刘氏,多与名士交游,以刘迈、刘模、刘毅三兄弟为主。
东莞刘氏以文治家,多出文士。
“以后能不赌了吗?”眼看就要到家,刘道规再次规劝。
刁家已经知道了门道,肯定还会从此处入手。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总有一次会被他们抓住机会。
方才若不是二楼有人仗义出言,刁展知道轻重,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暗箭难防,刘裕虽然武力过人,却总有落单之时。
“行,这段时日姑且隐忍。”刘裕并非莽夫,能屈能伸,该隐忍的时候还是要隐忍。
二兄刘道怜已经入了国子学,不出三年,就会外放为官,刘家也就不必如此拘谨了。
回到家兄弟二人非常默契的不提博坊之事,母亲萧文寿和臧爱亲还在辛苦编制草席,侄女兴弟帮忙梳理茅草和稻草。
寒冬腊月,草席卖的特别好,贫苦人家买不起柴,也砍不到柴,全靠草席保暖度日。
不过一张草席只能卖二十一钱。
想起刘裕在博坊内一掷百钱的豪爽,刘道规心中就充满了愧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