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37(1/12)
5 盐引拓扑(时空褶皱)
苏慕云的毛笔第三次折断。
这不对劲。她盯着手中齐根而断的狼毫,又看了看工作台上那块猛犸象门齿。冰川发掘已经过去三周,作为团队首席文物修复师,她拓印过上千件文物,从未遇到这种情况——每当毛笔尖触碰到齿面上的刻痕,就会产生一种诡异的斥力,仿佛那些四百年前的线条在拒绝被记录。
\"用这个。\"材料学家老赵递来一支特制静电笔,\"羟基磷灰石晶体可能有残留电荷。\"
苏慕云接过笔,轻轻点在齿面最明显的一道刻痕上。笔尖亮起微弱的蓝光,投射在旁边的光谱仪屏幕上,形成一组振荡的波形。
\"见鬼\"老赵扶了扶眼镜,\"这频率\"
\"13hz。\"苏慕云脱口而出。这个数字贯穿了整个研究——从象牙账簿的加密频率到晋商银票的分形维度,现在又出现在齿面刻痕的电荷振荡中。
她换了个方式,将一张特制宣纸覆在齿面上,用传统拓印手法轻轻拍打。当揭开宣纸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拓印出的不是简单的凹痕线条,而是一组立体感极强的数字:\"万历三十五年 两淮盐引壹万贰仟叁佰肆拾伍号\"。
更诡异的是,当苏慕云将拓片翻转,透光观察时,那些数字竟然变成了地理坐标!
\"北纬38°24"\"地质学家小林惊呼,\"这是蓟州盐场的精确位置!\"
苏慕云感到一阵眩晕。她突然明白为什么毛笔会折断——这些刻痕不是被\"刻\"上去的,而是通过某种量子级别的应力工程,在羟基磷灰石晶体结构中形成的拓扑缺陷。正面的盐引编号与背面的隐田坐标,就像莫比乌斯环的两个表面,本质上是一体的。
\"拿盐水来。\"她突然说。
老赵皱眉:\"会破坏文物\"
\"已经四百年了。\"苏慕云指着齿根处几乎不可见的黑色污渍,\"那是硫氰化铁残留,说明它早就被"激活"过。\"
当3的生理盐水滴在拓片上时,所有人都看到了永生难忘的一幕:纸张边缘开始自发卷曲,就像有无数看不见的手在折叠它。卷曲的纹路精确复制了之前发现的晋商银票自毁分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