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68(3/8)
冤录》\"文书辨伪篇\",记载绍兴年间一桩田契伪造案。作案者刮改契书上的\"叁亩\"为\"拾亩\",正是用醋熏法使原墨重现。明代刑部将此术改良,加入桑皮纸覆压之法,使显影更为清晰。
嘉靖三十七年,应天府尹王廷相曾用此法破获震惊朝野的漕粮贪墨案。涉案官员将账册上的\"柒仟石\"刮改为\"叁仟石\",却在醋熏之下原形毕露。此案后,醋熏法正式载入《大明会典》刑部卷。
第二章 胭脂虫密写术
\"取石灰水来。\"沈墨用小楷笔蘸取澄清的石灰水,轻轻涂抹在那张可疑的调令上。原本朱红的官印突然变得艳如鲜血,而旁边添加的文字却毫无变化。
\"真印用的是胭脂虫染料。\"徐光启解释道,\"《天工开物》"染色篇"有载,此物遇碱则赤,遇酸返黄。\"
万历二十三年苏州府的一桩盐引伪造案中,伪造者用普通朱砂仿制盐课司大印,却不知真印必用闽地进贡的胭脂虫染料。时任推官用青梅汁测试,假印顿时无所遁形。
更精妙的是,有些密件会特意用胭脂虫墨水书写。正常光线下与普通朱墨无异,唯有以石灰水或醋液测试,才会显出隐藏信息。天启年间锦衣卫查获的建州密信中,就用了这种\"阴阳墨\"之术。
第三章 韵书密码学
\"七斤八两\"沈墨快速翻阅《洪武正韵》,\"第七页第八字是"轰"!\"
这是明代兵部特有的加密方式。将数字拆解为\"页数+字序\",在《洪武正韵》中寻找对应文字组合成密文。《兵部密函条例》明确规定:\"紧要军情,当以《正韵》为密钥\"。
天启元年的辽东军报中,\"二十五石六斗\"看似寻常的粮草数目,实则是《洪武正韵》第25页第6字\"急\",与后续数字组合成\"急调宁远兵\"的密令。这种加密法直到己巳之变时才被后金破译。
更复杂的版本还会加入\"行数\"变量。比如\"三斤四两五钱\",前两数对应字,第三数代表该字在行中的位置。崇祯年间,这套系统又衍生出\"反切密码\",用两个字的反切音组合出新字。
第四章 无梁殿探秘
沈墨站在灵谷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