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85(6/13)
的秘密,更是一场横跨百年、牵涉内外的惊天阴谋。
2 “卅七”密码的真相
大同镇的寒风裹挟着细雪,如针芒般刺在楚红药的脸上。她蜷缩在军器局档案室的阴影里,指尖抚过布满尘埃的账本。油灯昏黄的光晕下,装订线处新鲜的撕裂痕迹格外刺眼——关于“甲胄回炉”的记录中,独缺第三十七页,纸张边缘参差不齐的毛边还带着潮湿的水渍,仿佛是被人仓促间扯下。
“三十七号密库”楚红药默念着赵铁骨临终前用血写下的字迹。这座由老匠人参与改建的密库,如今表面上是存放火药的寻常库房,可她方才经过时,却看到八名锦衣卫手持绣春刀来回巡逻,连通风口都缠绕着涂满桐油的铁丝网。作为军器局文书,她深知大明规制:普通火药库只需三名兵丁值守,如此森严的防备,三十七号密库中藏着的,显然不是寻常物什。
与此同时,沈墨如狸猫般穿梭在军器局错综复杂的巷道间。他贴着冰凉的砖墙,避开巡夜的火把,最终在一间废弃工房的暗格里,摸到了一卷泛黄的书页。当他展开那页从《武备志》上撕下的残章时,瞳孔骤然收缩——上面赫然记载着“破甲箭”的绝密配方。
“以佛郎机钢为簇,取琉球硫磺熬制七日,淬入雪水”沈墨的声音几近颤抖。烛光下,文字旁还绘着箭矢结构图,箭簇的三棱形状与崔震身上那支致命之箭如出一辙。更令人心惊的是,配方末尾标注着“丁字七号”,正是兵部试验新型箭矢的专用编号。他想起严承影曾说过,崔震所中箭矢的箭杆为辽东白桦木,箭簇却刻着京营编号,此刻真相呼之欲出——这根本不是普通箭矢,而是专为穿透山文甲设计的杀器。
“原来如此。”沈墨将书页紧紧攥在手中,关节因用力而发白。赵铁骨为何会暴毙?那神秘的“卅七”血痕究竟意味着什么?答案已然明晰:三十七号密库中,极有可能存放着大量用佛郎机钢锻造的破甲箭簇,而老匠人正是因为知晓这个秘密,才招致杀身之祸。至于那本被撕去第三十七页的账本,想必记录着甲胄回炉重造的真实目的——将永乐年间的旧甲改造为新式破甲箭的靶标,以测试箭矢威力。
就在此时,远处突然传来铜锣声。沈墨将书页塞进怀里,贴着墙根疾行。军器局内灯火次第亮起,他听见锦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